热,潮湿的闷热。
岸边,沿江公园内的防护林里。
他从吊床上,缓缓坐起,用脚把掉在地上的书,划拉到身边,慢慢的,他俯下身,很吃力的把它从地上捡起。
书是新的。从书店被这位老人买回来,一个多星期了,书里的蝌蚪文汉字,还没有见过自己主人的样子。
我乃烟波江上客,是个不识字的老翁。浪花里一夜飞舟,睡断几多烟愁……
书本里的一段文字,很隐晦的表明老人的身份:一个经历了风浪,忘却了烟愁的不识字老翁。
书本的封页上,落着一款印章:秋林——秋日枫林。
在百家姓中,好像还没有秋字这个姓氏。没人知道,老人为什么给自己起了个如此古怪的名字。
离老人不远的地方,传来很夸张的呼噜声,如果出自男人的喉管,不算稀奇,可它偏偏发自一个中年妇女的喉咙。中年妇女趴在公园的石桌上,头枕着双臂,在那酣睡。
秋林老人原本想去叫醒她,后来还是决定,再等等。打扰别人的休息,是件很不道德的事。不道德的事,他不愿意干。这是老人的原则。
妇女身边大腿粗细的樟树干上,悬挂着十几个各式型号的吊床。在她的周围,每相隔几步远,相邻的两棵大树之间,绑挂着五六个铺开了的吊床。这些,都是属于中年妇女的。她是这些吊床的主人。当然,她不愿意这种主、物关系维持得太久,她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使这种关系发生转移。
她是生意人,靠得就是这种关系的转变,维持自己的生计。
看着女人看着都遭罪的睡觉模样,老人曾经劝过她,为什么不在那些绑好的吊床上,舒适的躺着睡。女人的回答让秋林老人咀嚼了良久。
她说:如果客人知道吊床被自己睡过了,就不好卖了……
等到女人醒来,老人走过去,将一元钱交到她手里。这是他和女人商量好的:押金。每天离开后,女人会负责把老人的吊床帮着收拾好,带回去,第二天还在老位子替老人绑好,等老人来。这一元钱,是她的辛苦费。
和女人道完别,夹着书,老人缓缓的向自己的租住房走去。两者相隔不远,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当然,这是以老人的行走速度计算的,一般人,还用不了这长时间。
下午三四点钟,正值职工下班高峰时间,进了居民小区大院,迎面碰到的街坊,都主动和他打招呼。看得出,他的人缘关系很好。虽然,他不是本小区的原住户。
在这里住了也有将近两年的时间。
日常打过交道的街坊邻居,对秋林老人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爽!
老人爽到什么程度,每个街坊邻居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
从他搬过来以后,这座临江小区内,居民家中的红白喜事,不管是他认识不认识人家,份子钱肯定到位。而且,只要他们家中有事,都能看见老头忙碌的身影……
刚开始,他这样做,还弄的人一头雾水,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这么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凭什么要送份子钱,还要出力忙活别人的事情?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有钱没处使,有劲没处用吗?问他原因,老头也就淡淡的一笑,说:远亲不如近邻,多一份关心,就多一份照应。人和人之间,不能因为楼层高了,防盗门防盗网装了,就生分了。
也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人都听得明白,而且还不是老人的原创,被许多人说道了几百上千遍了,耳朵早听出了厚茧了。
老人刚开始说这话时,听的人,也没有太当回事,听听也就过去了。后来时间久了,看着秋林一直是这么做的,也就开始认真思索起老人话语里的含义……特别是有好几次,看着老人拖着病泱泱的身体,为事主家忙前忙后的身影,有更多的人,开始认真对待老人的话了。
先开始,有些好心的人,看到秋林老人,在素不相识的人家里帮忙,一边观望,一边劝老人注意身体,别累坏了,不值当。看到老人对自己的话只是点头笑笑,表示谢意外,并没有停下手中伙计的意思,实在是有些看着过意不去了,也就主动上前,帮老人搭把手。
累是有些累,可是事后,事主的真挚谢意,也确实让这些好心人,心中热烙烙的,很有满足感。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意义,终于尝试着体验到了……不知不觉中,这样的好心人,热心人,在小区内渐渐多了起来……原本在一起居住了上十年,还不知姓什名谁的街坊,由陌生,变成了熟悉,再演变为朋友、知己。
有事您言语。
原本只是脱胎于春晚小品的一句客套话,在最近一两年里,逐渐成了小区居民之间的行为准则。
正是因为有此基础,五个月前,小区居民办了一件轰动这座老工业城区的事。
那天一大早,秋林老人就找居委会干事,说小区里一位儿女在外地的孤老死了,要他们赶快去看看。
居委会办事员说头天晚上还看到他遛街,不可能。后来禁不住老人的反复央告,跟着去了。到了那名孤老
>>>点击查看《王牌大间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