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通制作出了一套交通规则之后,户部和工部配合起来,立马实施,在京城之中许多十字路口都
按照朱允通的要求设立了沙勒红绿旗。
并且,严格要求骑行自行车的人,遵守交通规则并且要他们靠右行驶,而且速度不能太快。
这几样但凡违反了其中一条,都可以被百姓们进行举报。而被各衙门的官吏看到的话,则可以直接
现场罚款。
这一套交通规则下达之后,立马就把京城之中,那些骑着自行车横行霸道的人们进行了约束。
这些人知道,如果不按照规则行驶,都会被罚钱,一下子就老实了许多。
毕竟为一时的冲动而买单,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何况还那么贵。
或许罚五文钱不痛不痒,但若是罚他个一百文,那不得哭上个几天几夜呀。
因此这规则一出来,当天京城里面的事故一下子就减少了。
偶尔发生一些事故,那也是极具特殊性的。
而且概率非常小,已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另外为了避免这些人骑自行车骑的太快,朱允燥还下令工部,在制作自行车的时候,将前面的齿轮
再弄小一点。
也就相当于把档位变小了一些。
这样一来他们蹬着踏板速度再快,将动力传到后面也相差了多少,而且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速度稍
微慢了一点,但是骑起来会更加的省力,更加的轻松。
总之这一系列的规则对于民间的百姓们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交通的问题解决之后,自行车便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
因为这个东西,现在变得安全有规则,而且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用过之后,反馈都非常的好,自然便
迅速又迎来了一个大的高潮。
不仅仅是京城,整个大明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始流行起了自行车。
这个东西毫无疑问,是直接就解决了以前百姓们足不出户的问题。
这里的足不出户,并不是说不出门,而是说不出远门。
毕竟古代的交通,非常的落后,出行几乎就靠走。至于马,一般人哪里买得起码呀,那都是有钱人
才能够享受的?
而现在这自行车,也才五百文,就算家庭条件相当一般,也能够通过努力,买到一辆自行车。
有了自行车,出行就会很简单,哪怕是出远门,也不是问题。
何况现在,各地的水泥路都修的这么好,更是为他们的出行创造了条件。
朱允通之前就已经提出过一个观念,要想富先修路。
在大明各地修了路,就是为了促进百姓们出行,进行贸易交易做生意等等,提供方便。
现在好了,路有了,出行工具也有了,条件这么好,百姓们进行生意来往,贸易交易等等,确实就
简单了很多,成本也低了很多。
于是乎,也为大明迎来了一波经济高潮,每个地方都将他们各自地方所拥有的特色产品,用三轮车
拖到另一个地方去进行售卖,丰富另一个地方的物产。
而另一个地方,又把他们有特色的东西,带到其他地方去进行售卖。
如此一来,大明的整个经济市场,直接就活络了起来。
只要经济好了,百姓们就能够富裕起来,百姓们富裕了,朝廷就会更加的富裕。
因为在他们进行经济往来的同时,所产生的商业这一块的税,自然就跟上来了。
所以朱允通和朱元璋,之前虽然取消了百姓们那些乱七八糟的赋税,还减免了人丁和商税,但不仅
没有让税收这一块下降许多,反而因为商贸这一块的活动起来,而让商税越来越多了。
于是乎朝廷的财政收入,也是两面开花。
一面是国有产业收入,一面的是税收。
御书房内,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折,笑的那叫一个开心啊。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赋税明明减免了,但收入反而更多了。
由此,便也可以侧面看出,如今民间的百姓们,有多么好的一个经商的条件。
更能够体现,现在的百姓们赚钱的门路很多,有多么的富足。
看完奏折之后,朱元璋又看向朱允频说:
“这一切都归功于咱大明有一个好太孙呀,在这之前,咱想都不敢想,我大明还能有如此富庶的一
天。实在是让咱,感到意外呀。"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也是一把辛酸泪呀。
因为大明洪武年间,从洪武元年到现在洪武二十多年,这么二十多年以来呀,大明的财政收入没有
一点点的出彩。
期间有时候财政收入很差,只有仅仅几百万两银子,好的时候也才两三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和其他朝代,根本没法比。
>>>点击查看《大明皇太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