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方思远七年婚姻,终究是走到头了。
2
一连三日,府上风平浪静。
绿枝帮我探听消息,不出我所料,方思远根本没将和离书的事告诉任何人,他本人也借口探望恩师,住到平侯府去了。
方思远的恩师曾位列丞相,告老还乡后,陛下感念他劳苦功高,封他为平侯,宅邸就在云州近郊。
他不仅是方思远的恩师,还是清云姑娘的父亲郑玄的恩师,近日他们父女俩正借住在平侯府。
不用绿枝说,我已经懂了,他看望的哪里是恩师?怕是去会他的美娇娘了。
我并不急,重新写了一份,抄在袖子里,去拜见公婆。方思远虽碍于面子张不开口,我公婆却是很乐意将我赶出家门的,看到这和离书怕是要笑得合不拢嘴。
方家乃云州本地望族,方思远是方家独子,家中长辈格外宠他,对他寄予厚望,他金榜题名那年,方家很是扬眉吐气,可得知陛下赐婚,赐的还是吏部谢侍郎的千金,却左右为难。
我那时并不知道,方思远与大理寺卿郑玄之女、与他一起长大的郑清云已有婚约。更不知,父亲其实是想让我嫁给六皇子做正妃的。
陛下赐婚,一是想警告父亲莫要与皇子勾结,二是想借方思远这朝堂新人帮他探查朝臣,有吏部侍郎做岳丈,可以更快地摸清盘根错节的朝中关系,三是不想让郑家与云州望族结党。
那年我十六岁,还不懂什么是朝堂深深,只牵念我的一寸相思。
嫁给方思远那日,有许多人前来道贺,吉祥话我未入耳中,只在花轿里、喜堂上、洞房内忐忑不安地等着我的夫君。
我至今记得那夜,红烛摇曳,屋外远远传来喧闹人声,绿枝守在我门口与我轻声说话,笑嘻嘻地讨论新郎官会不会喝多了被朋友纠缠着来闹洞房,合卺酒我喝了会不会醉,新婚夜我要不要主动为夫君更衣……
聊到后来,喧嚣渐息,绿枝也困得打哈欠了,却不见有人来。
作为我的陪嫁丫鬟,绿枝早早就起来忙前忙后,一直未休息,我便打发她先去睡,一个人端坐在床边,等着我的夫君来见我。
可是,夜深了,却无人进来。
我在新房等到天色渐明,终于听到门被打开。
我本困得手脚发僵,头昏脑沉,霎时便清醒了,欢喜与羞怯混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
方思远跨过门槛,缓缓来到我面前,仍旧是面如冠玉的潇洒君子,衣袍却不是喜庆的红色,而是月白锦缎。灿若星辰的眸子轻轻瞟我一眼,脸上并无欢喜之色。
我的夫君第一次对我说话,却是:「谢婉娩,我今日起便要随上官外出查案,无暇顾你。府中诸事有老管家打点,你无需操持,安心住下便可。」
我张口轻唤:「夫君……」
方思远蹙了蹙眉,似有不适,轻轻侧身躲避了我的目光,好像不愿直视我,只道:「我是来同你说一声,我父亲母亲今日便走了,你随我去送一送。」
我们正新婚,还未去请安,公婆却要走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方思远已转身出门去了,好像与我多相处一会儿便令他如坐针毡。
待我招来绿枝换衣梳洗完毕,赶到门口,公婆的马车已辚辚远去,而方思远也上了马,低头看我一眼,面无表情道:「你迟了,他们已经走了。」
新媳妇竟然如此礼数不周,我心下慌乱,正要解释,他却也策马疾驰而去。
新婚第二日,我便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茫然地面对一群陌生家仆,成了全京城的笑话。
我早该明白,连新婚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又如何会将我放在心上呢?
3
绿枝陪我一起长大,对我忠心耿耿,人又机灵,我嫁过来没几日,她便帮我摸清了方思远与郑清云的纠葛,方家的人也没想着瞒我们主仆,显然是不怕我们知道。
郑家乃我朝士族大家,声名斐然,郑玄是郑家沿袭下来的一脉子孙,高中之后仕途顺畅,已成大理寺卿,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他为官之后辗转多地,不想体弱多病的幼女辛劳,便将其托付给好友方家,郑清云便与方家独子方思远一起长大。
两人情投意合,父辈也甚为满意,准备待方思远金榜题名之后结秦晋之好。
不料我半路杀出来,横刀夺爱,斩断了他们的红线,也让郑方两家关系变淡。
于方家而言,与郑家结亲,乃高攀,可助家族兴旺;与我谢家结亲,却是惹祸上身,朝不保夕——我那父亲彼时表面风光,其实早就是皇帝的眼中钉了。
我嫁入方家,方家长辈只出于礼数参加了婚宴,过后一眼都懒得看我,早早回乡去了。
果不其然,三年后,我父亲便因以权谋私、提拔人选时帮衬师友乡亲,与皇子牵涉过深,被下令抄家。
而我这独女因已出嫁,且夫君方思远乃查案功臣,得以保全性命。
方家人此后更不待见我了。
方思远娶了个罪
>>>点击查看《红颜逝:犹记情浓画眉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