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林佳明正在下苦功背诵谢晓峰写给他的三千五百字,并没有多少新的疑问提出,多数时间都是谢晓峰和许茗在研读《伊尹的厨师手册》。
谢晓峰一边研读,一边还是在继续背诵。只有将一本书烂熟于胸后,才能做到前后关联,融会贯通。
这也是为什么谢晓峰的室友们当初都是学完了《伤寒杂病论》的,但是没有完整的背诵作为基础,就算病症在你面前,脑海里也不会有建设性的灵感与思维。
而且有些时候诊病,也容不得医生有去慢慢翻书的时间。
现在虽然是新医学作为主流医学,什么急救抢救之类的医疗事件,都是新医学在进行着。中医只是病人需要调养的时候才用得上,因此医生慢慢翻书,也还不怎么影响时间。
可是谢晓峰的理想之一,是要把中医给恢复到治病的主流上来,到时候,中医所接触的急救抢救数量将会大增,没有滚瓜烂熟的记忆,治疗的时候,总是会贻误病情的。
比如中医用于急救的回阳救逆主方,四逆汤,煎服法为生附、干姜、甘草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温再服。
其他的很多方剂都是以水一斗或者六七升开始煎煮,煮取三升。
为什么四逆汤却是直接用三升水开始煎药呢?也就在于三升水很快就烧开了,能够让病人尽早服药。
中医对于服药的时间尚且争分夺秒,临床上又有多少时间给医生用来慢慢思考呢?
因此必须要将先圣医书条文,以及自己总结出来的医学经验牢记于心里,一见病人的表象,结合四诊,很快的就能拿出方药,这才能为抢救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
早课完毕,谢晓峰和许茗到前一晚吃饭的那个餐馆,买了三瓶韭花酱放在车上,便径直向着黔省的吴茱萸种植基地而去。
吴茱萸这个物种很奇怪,不管是在吴,在楚,亦或云上、黔省,他们的的植株性质并没有什么改变,这应该得益于吴萸的基因强大,管你什么地方,我都能够茁壮的成长。
山药、附子一类的药材就不行了,只要是换了地域栽种,生长出来的块茎,跟原生地的块茎差异巨大。
党参也如是,上党地界的党参功效堪比人参,而其他地域的党参,只能称之为稍微有点药性的草根。
在黔省的吴萸田间,谢晓峰和许茗看到了很多身强体健的庄稼汉,这些人有些几十年都不曾打针吃药,中药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是种植药材的,可身体好了,基本上有个小感冒之类的,两天就能自己好。
谢晓峰心里也在猜测,这也许就是种植吴茱萸产生的积极作用,因为吴萸全身是宝,古代楚地井边的吴萸落叶都能净化水质,使人抵抗力增强。
吴萸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治疗肝胃虚寒,肝寒暂且不用说,光说胃,这个可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要想身体好,一个健康的脾胃可少不了。
这些吴萸种植者,每年的数次除草以及摘果,定然是经常呼吸着吴萸的特殊辛香味,这种辛香味能够让人体的胃长期处于正常的状态,对于食物的摄取消化,必然比普通人更强,因此身康体健也就不在话下了。
谢晓峰在想,既然吴萸不论种在哪个地域,都能正常的生长,而且药效也没有什么差异,那为什么不可以在全国推广种植呢?甚至作为一种城市绿化都可以,毕竟吴萸是多年生。
曾经有一本本草上面就介绍了,在房屋的东方种植吴萸,便能够使房屋里的人增年除害。仔细想来,每日日出东方的时候,日光加热空气,产生对流,总是会有徐徐的东风拂过居所,吴萸辛香所带有的药性,便会潜移默化的强健人体,这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城市里若是大量种植吴萸,不说身康体健的事情,便是各种感冒型瘟疫,所谓的天行大疫,那也要少很多啊。
一个脾胃虚弱的人,经常外感,那是一定的了,毕竟中州不建,何以攘外?
吴萸种植户的收入,其实也不用担心,毕竟现代社会工作岗位繁多,随便改一行就行了。再说本来种植吴萸这中药材也只能跟种植川芎差不多,住个小院而已,想要发家致富,机会很渺茫。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人的小利益,但是却能换来整个人类社会的更加安康,其实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许茗一边跟着谢晓峰在吴萸田间考察,一边把这些构想都记录在了本子上。
这是两个心怀天下的中医学子想出来的,不管以后上层是否会按照他们所设想的那样来建设家园,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只要实施了,总是会比不实施有好处的。
更有一个不得不想到的事情便是,以后的肝寒患者会越来越多,毕竟新医学是主流医学,新医药的很多抗生素以及药剂,在中医的体悟下,那都是寒性的,长期使用各种寒性药来治病,最终是会产生很多阴寒之气特重的病人的。
吴茱萸这种药也是能够自主防虫的,只要储存环境不是特别潮湿,一般不会生虫,因此在收售环节也没有硫磺熏制等等问题,这让谢晓峰和许
>>>点击查看《神医养成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