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还没开始就吓着了
大司农袁逢罢官一事,在帝国的高级官员中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对于那些凭借资历,得过且过的官员震动最大。本来只要自己不犯错,就不会丢职位。现在看来不那么稳当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管理范围内下属的各个环节,生怕撞到枪口上成了第二个袁逢。
太傅陈蕃却顾虑帝国的官员挟私报复,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市井流言相互参奏,造成内耗。
在一次帝国高层议事时,太傅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牛弘觉得太傅考虑的周到。问责只局限于重大事件,小事各负其责。
牛弘一表态,这事就算定了调。四位帝国高官每人都有关系网,不出两天,帝都洛阳的官员都会知道天子的意思。
接着就商议几件事,一是南郡太守的人选。
太傅陈蕃记得以前天子说过,刘表适宜做一郡守之语。就表示,既然李膺已留刘表暂代郡守之职,朝廷可下诏实授之。
桥玄提议,南郡犯官抄家所得,应优先充实帝国粮库。
牛弘对刘表也没什么偏见。南郡地处蜀中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适度扶持有利帝国内陆发展的平衡。因此,牛弘表示,抄家资财如补充帝国粮库有剩余,不用上交帝国财政,直接留在南郡补充地方财政。
就袁逢罢官留下的职位,太尉张奂举荐曹嵩担任大司农一职。
嘿,一听说这个名字,牛弘心里一乐。
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的老爹。现在宦官在帝国没有实权,山东士人又排斥与宦官有瓜葛的人,他竟走动了张太尉的路子。看样子想当官不仅要有实力,还得会钻营。不过这种现状牛弘也不排斥,总不能找那些自认才高八斗,眼高手低的人来任职吧。
这一提议获得通过。
再过两个月,牛弘就要满十四岁了。照老规矩,要选秀立后了。有可能成为皇后,所以档次比较高,选的起码是达官贵人、帝国大家族家的女孩子,民间秀女还没有资格入围。因为牛弘对外戚政策上的抑制,有外戚在帝都任职品秩不得高于六百石的硬杠杠,所以一些高官和大野心家不愿意掺和其中,生怕一联上姻,反而作茧自缚。
这事由两位大后联合主持,宗正和光禄寺参与其中。现在两位太后都没有争先之心,到也融洽,一门心思都放在牛弘身上。
牛弘是个现代人,觉得十四岁结婚也太早了点,简直是摧残祖国的花朵。
牛弘也思考过这种社会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不外乎两大因素,一是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均年龄只有三十七八,如果晚婚,下一代还没有长成,上一辈就BYEBYE了。早婚是一种社会责任,使得社会的成员结构尽可能合理。二是农业社会到了晚上,年青人实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呆在家里低消费了。
作为皇帝,尽管已有抑制处戚的政策,但政治联姻的色彩还是很浓。牛弘知道,自己是现有社会秩序的最大受益者,没有必要在婚姻问题上去挑战这种秩序,尽管自己有这种能力。顺其自然吧,相对于平常百姓,牛弘的挑选范围还是相当大的。
要谈感觉,牛弘现在也只是对自己两位贴身宫女有点感觉。闲暇时,脑中偶而会浮现出鄂儿的机灵乖巧,辰儿的稳重柔顺。两位宫女说不上国色天香,但相处时间长了,越看越顺眼了。日久生情,此话一点不虚。
尽管唾手可得,但牛弘多次压制自己心中的冲动,不敢多动妄念。一是年龄太小了,按得月老弟的话来说,还没有长开。二是牛弘不想重复贾宝玉与花袭人的故事。
想那风流公子贾宝玉初长成时,就与贴身丫环花袭人做了那事。女人么,一揉女儿身,齐眉做妇人。一旦做了那事,心态就立马变了。再也不是情窦初开,缺了那种脉脉含情,而是觉得自己从此有了某种权力,应该保卫和行使这种权力了。搞得贾宝玉与花袭人的关系成了一锅夹生饭,食之无味,还有点粘牙。
大汉帝国对北方部族影响力上的扩张,使得选秀事件延伸到了北方境外。当靖边的将军带来北方部族想联姻的奏报后,帝国高层专门碰头商议。
太傅显得兴高采烈。他说:“风水轮流转,帝国的光荣啊!”
大汉帝国立国之初,北方边境态势敌强我弱。不得已,我大汉的公主远嫁他乡和亲。现在边境政治态势逆转,各部族纷纷想通过这种方式与大汉拉近关系,当然是值得喜庆的。
参议刘庞竟说,为体现帝国天恩普照,应该来者不拒。
把牛弘听得头都大了。心想,自己又不是种马,难道要这样为帝国的政治献身。几年之内,帝国还达不到在影响力范围内设郡县管理的程度,来的女子都是外族公主的身份,每个都得给个名份。既使自己不碰也不能外嫁,后宫里就会出现大量的怨女,就不太平了。
儒家不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后宫就是牛弘的家,要是家都齐不了,那有精力治国平天下。
这个议题不比以往,牛弘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后,四
>>>点击查看《汉灵大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