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13日,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役打响了,朴英珍的“中国爸爸”张丰凯在战场不幸牺牲,得到噩耗的朴英珍悲痛万分。
此后,她一直坚持到金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为“中国爸爸”张丰凯政委扫墓,结婚生子也没挡住她的脚步;孩子稍大些,她又领着女儿金英莲去陵园祭拜恩人。
那时山区没有公路,交通不便,翻山越岭的朴英珍也一直没有放弃。
她就这样坚持着前往金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为她的“中国爸爸”扫墓,这一扫,就是六十年。
朴英珍七十二岁那年,她再也走不动了,没有办法再去看她的“中国爸爸”,也没有再能为“中国爸爸”扫墓。
她带着深深的遗憾与思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母亲去世前,曾叮嘱过金英莲,如果有可能,请她找到自己救命恩人的后代,向他们表达她的感谢。如果不能,就替她每年祭扫一次自己的恩人。
金英莲答应了母亲,她每年都去替母亲扫墓,祭奠她的“中国外公”。
而这次,当她得知有为中国志愿军烈士寻找亲人的志愿者组织来到朝鲜,立刻联系到了有关部门,想要见刘晓兵等人一面。
“如果有可能,我想当面谢谢我母亲恩人的后代,如果没有我的‘中国外公’,我的母亲就不会活下来,也不会有我们了。”金英莲眼含热泪地望着刘晓兵,道。
刘晓兵、陈四平、林鸿雁和宋沐瑶,全都被金英莲的讲述感动了。
“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你找到张丰凯烈士的后代。”刘晓兵郑重地向金英莲女士保证。
“谢谢,谢谢你们,谢谢……”金英莲女士不断地说着感谢,这么多年以来,她是第一次这么有信心,母亲的遗愿可以实现。
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离希望是这么近。
“英魂回家”烈士寻亲网站,及直播软件同步发表了金英莲女士寻找张丰凯烈士家属的文章。刘晓兵和他的伙伴们,也各自委托志愿者及朋友们寻找张丰凯烈士家属的下落,刘晓兵更是将这一信息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大家的力量,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没过多久,他们就联系到了张丰凯烈士的家人。
张丰凯的事迹,也开始为大家所知晓。
张丰凯,男,1920年8月出生,1947年6月参加革命,系志愿军六十七军六十三师一八零团政委,山东人,1953年7月在朝鲜不幸牺牲。
张丰凯烈士兄弟姊妹五人,他年纪最长,现在,仅有他的五妹张海丽健在。张丰凯烈士的母亲1963年去世,父亲1985年去世,其他的兄弟姊妹也相继去世了。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我还以为,我这辈子都找不到我大哥的遗体了……”
今年71岁的张海丽给刘晓兵打来电话,她由衷地诉说着她的感谢,泣不成声。
“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大哥牺牲后,当地对我们兄弟姊妹四个人的照顾很大。我二哥跟我说,当时,我大哥跟哥哥们说,家里四个男孩,一定要为祖国的和平做出贡献,至少得有一个人参军!他说到做到,率先去参了军。其实,我大哥本来应该成为一名医生的,他16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青岛学医了。
“大哥上了三四年的私塾,就去了青岛,先是在青岛的中药房给大夫当助手,学手艺。后来,在青岛参了军。当时村里有人去青岛,母亲就托付人家代为看望大哥,回来以后母亲哭着讲,都说出去学徒,咱家这么穷,也没有床被子给他,人家给了大哥个大衣,晚上大哥就盖着大衣睡觉……”
现在,再提起从前,张海丽仍忍不住泪流满面。
张丰凯入伍后去了南方,参加过解放战争,自参军起,到1953年牺牲,他就一直没回家。
张丰凯牺牲时,张海丽才四岁,她从未见过大哥,反倒是大哥听说家里有了个妹妹,非常高兴,还特意从朝鲜寄回来一个漂亮的手帕。
那手帕,如今还被她珍藏着,时不时地拿来看看。
“我妈说,这块锦帕是朝鲜人民在大哥牺牲前给他的,我当时还小,他想着寄回家给我做个兜兜。但我家那时也没有缝纫机,老人家的眼神也不好使,就把这块布留起来,做个念想了……这块手帕,在我妈过世以后,我就一直带在身边。”
张海丽说罢,特意把手帕拍成照片,给刘晓兵发了过来。
那是一块长方形的锦帕,上面绣着“百花香”,和三朵小花。这么多年过去,每次看到它的时候,张海丽都能感受到大哥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他的爱。
“我家里还有大哥一张一寸照片,原来由二哥保存着,后来,二哥在去世之前,把这张照片给了我,让好好保管着,以后是个念想。其实,我哥当兵的事,我二哥知道得很多,可他在世时也不多说,怕说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心里不好受……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大哥的烈士证,那是我大哥的遗物,是党和国家给的荣誉啊!”
张海丽
>>>点击查看《丰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