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溧水县,大河村。
正值春耕时节,白天短,黑夜长,劳作的人们为了抓紧时间开垦、播种,会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
老朱家的男人们同样如此。
早已等在大门外的小毛孩子朱大牛、朱二牛……朱八牛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的爹、伯父、叔父回来,连忙上前拉住了大人的裤腿。
“爹,快回家,我们饿了。”
“是呀是呀,你们不回来,奶奶不让开饭。”
“今天奶奶去赶集,买了一斤豕肉,老香了。”
豕肉,即是猪肉。
为了避讳当今皇爷的‘朱’姓,百姓一般将猪叫做豕、豚、万里哼。
朱大虎、朱二虎、朱三虎、朱四虎一听有肉吃,脚步也不免快了些。
跟孩子们一样,他们也许久没见过荤腥了,馋得很。
老朱家这一代的兄弟共有四个,最大的朱大虎二十六岁,最小的朱四虎二十岁,都正值壮年,是干活的好手,在这个皇爷与民休息的大背景下,按理说老朱家不该这么缺肉。
可架不住他们能生啊。
自从十年前老大朱大虎率先成亲开始,后面三个兄弟陆续都成亲了。
然后就有了下一辈的朱大牛、朱二牛……朱八牛。
八个孩子!每天可想而知要吃掉多少粮食。
老朱家的日子自然就过得紧巴巴。
朱象作为孩子们的爷爷,那是痛并快乐着,一边心痛吃粮如流水,一边高兴开枝散叶。
朱象从好久之前就想攒钱买头牛了,可惜一直没能如愿,索性就给孙子孙女们取名大牛、二牛……八牛。
老两口和男人、孩子们上了桌子后,四个妯娌先把两大盆菜端上了桌,然后又抬上来了一个大号饭甑。
盛好饭,朱象率先夹了一筷子菜:“开饭吧。”
朱刘氏、二弟朱狮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这才也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两道菜的其中一道是萝卜干炖肉,一斤豕肉全都放里面了。
孩子们自然是率先消灭这道菜。
可一斤肉又能吃多久?
大人们心照不宣的尝了两口,就默契的去吃另一道咸菜了,把肉食留给了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
饭吃的差不多时,朱七牛的母亲赵兰忽然开口。
“爹,娘,二叔,七牛今年也四岁了,要不过几天送他去学堂试试?”
一听这话,正在吃饭的朱七牛抬起了头,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爷爷、奶奶、二爷爷,我喜欢读书。”
三个妯娌全都怔了一下。
入学可是要花不少钱的。
以家里这条件……,花一点就少一点啊。
但三个妯娌都没有说话,把决定权交给了爹娘和二叔。
朱象沉吟了片刻:“老四家的,七牛才四岁,入学是不是早了点?”
朱刘氏放下了碗筷:“是啊,老四家的,你也知道咱们家的家底,没那么多钱供孩子读书,所以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的几个男娃都是去试着读了一段时间,没什么长进就都退学了,要不让七牛晚两年再去,等孩子大一些,兴许能多记几个字。”
朱大牛嘿嘿一笑:“七牛弟弟,这次换你去读书了,你可不要像我似的,大半年读下来,连二十个字都没记住。”
朱大虎的媳妇儿小朱刘氏瞪了儿子一眼:“你还好意思说,那么多钱交给先生,全都浪费了。”
小朱刘氏既是朱刘氏的大儿媳,又是娘家堂侄女,天然就更亲近一些,赵兰不好多说什么:“大嫂别这样说,读书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不怪侄儿,我小时候也被我大哥专门教过一段时间,可除了自己的名字,其它字也是基本不会写。”
朱狮用手擦了把嘴,看向了朱象:“大哥,老四家的七牛是个聪明孩子,早点上学也好,兴许将来咱们老朱家也能出个秀才。”
朱象有些疑惑:“八个孙子孙女,你咋就觉得他聪明?”
朱狮笑了笑:“因为我晒药材的时候他经常过去,我有一次跟他说了一些药材的名字,没想到过了几个月他都还记得。”
“这么好的记性?那确实比较适合读书。”朱象又沉吟了片刻:“好吧,那我明天去找李秀才问一问。”
朱刘氏看向了赵兰:“老四家的,我可要话说在前头,要是七牛也跟大牛、三牛、四牛一样读不进书,最多只能让他读三个月,就得把他接回来。”
赵兰‘嗯’了一声:“好的,娘。”
朱七牛:o(* ̄︶ ̄*)o
事情说完,几个妯娌收拾碗筷去了。
朱象回到房间,从床底把那个珍重到不行的扑满拿了出来。
扑满,也就是存钱罐。
摇了摇,朱象单凭声音就判断出扑满里有多少钱了。
“这也不够交束脩啊,看来只能跟老二借点了。”
重新将扑
>>>点击查看《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