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情况是,虽然草原长城往北数百里都暴露在鞑子铁蹄之下,但实际上这一片依旧相当于是大明的牧扬,牧民们往往会把牛羊马赶过去放牧,鞑子根本不敢过来。
偏偏代王朱桂有点飘了,率人在草原上猎狼时竟然深入了近千里,完全如入无人之境。
也速迭儿本就是暴脾气,都被人羞辱到门口了,他哪里还忍得了,直接发兵疯狂追击。
代王这下可慌了,率领手下千人小队狼狈逃窜。
消息传回太和城,无权调兵的杨士奇当机立断率队出击。
他所率领的队伍嘛,自然不是正规兵马,而是草原上放牧的百姓。作为一地知府,号召这些人跟随还是不违规的。
他们一行人在熟悉草原的向导的带领下,狂奔一昼夜,跑了大几百里,终于赶上了代王的残兵。
鞑子方面呢见大明有人接应,怕中埋伏,直接一哄而散。
杨士奇也是个狠人,不肯放过他们,号召跟随而来的上千牧民虚张声势的各种追击,愣是用弓箭和套马杆、石子、镰刀等干死了五十个鞑子,缴获了四十五匹骏马。
消息传回朝中,杨士奇自然得到了太上皇和皇上的表扬,被赏赐了黄金百两。
代王朱桂却惨了,不仅被严令半年不许去草原上犁地,还被太上皇关了禁闭,三个月不许出门。
这还不算完。
太上皇还急令藩地位于太和府旁边的秦王朱炯,愣是让他快马加鞭赶去太和府,亲自狠狠抽了代王朱桂几十鞭子,打的代王半个月没下来床。
对于杨士奇的能力,朱雄英简直不要太清楚,之所以接连疑惑发问,只是想表达对黄育才的不舍之情以及借黄育才的嘴来说服其他官员罢了。
毕竟杨士奇满打满算也才三十二岁,却一跃就要坐上从二品的应天府尹之位,其他官员难免心生不服,想要反对,作为皇帝,也不能强行提拔,得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才行。
如今黄育才完美的给出了提拔杨士奇的理由,朱雄英却还是不急着同意:“吏部几位主官和其他爱卿怎么看?”
吏部尚书是黄育才之子黄日高,作为一个和父亲一直以来就不和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清官,他实际上对于黄育才的为官之道是很不屑的,觉得黄育才在这个位置上做的并不好,顶多是维持着朱七牛留下的那套东西罢了,根本就没有太尽力为朝廷和百姓做事。
相反的,对于以前陪着先皇料理政务数年的杨士奇、黄日高极有好感。
微微组织了一下语言,黄日高率先站了出来:“杨大人就任太和知府已有三年,原就该考核一番,看看是升迁还是留任、贬谪。
吏部这边最近正在会同都察院跟进,得出的结论是上上,可调任他任,官升一品,是为从三品官。
而应天府尹之官职是自斌王任职后才被先皇提升为从二品的,原为正三品官,佐官同知则原为正四品官,因此将正四品的太和知府杨大人调任应天府衙门原是合理合规的,只是……。”
朱雄英问道:“只是什么?”
“只是一下子就由正四品太和知府调任从二品应天府尹未免太过擢升,因此臣觉得要么恢复应天府尹及佐官同知的本来品级,要么让杨大人先当一段时间的从三品同知,下次考核后再就任府尹。”
朱雄英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秉文皇叔,你怎么看?是否要改动先皇定下的官阶?”
因为想看看老丈人是怎么秀的,朱七牛今天又来上朝了,闻言站了出来:“当年确实是臣官阶太高,与应天府尹之职位不匹配,才特别要求先皇将应天府尹的官阶调高,如今想来,臣仍然对先皇之恩赐宠爱感激涕零,恨不得以头抢地,大哭三天。
臣觉得,既然如今又面临和当初一样的问题了,若是先皇还在,定然是能够再次变通,将应天府尹的官阶给改回来的。
因此,改动应天府尹的官阶不算是动祖宗之法,更不是对先皇不敬,反而若是先皇泉下有知,会十分欣慰。”
朱雄英同样是这样看的:“那就将应天府尹改回正三品,应天府同知改回正四品,再由太和知府杨士奇担任应天府尹,只叫他连升二品,如此吏部可还有意见?”
黄日高抱拳道:“吏部无意见。”
“其他诸位爱卿呢?”
“臣等也无意见,皇上圣明。”皇帝都退一步了,大家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齐声赞同。
“好,那就这么定了。吏部另选派干吏接任太和知府吧。”
“是。”
朱雄英笑着重新看向了黄育才:“至于黄爱卿嘛。”
“臣在。”
“你为官多年,从地方到京城,一直兢兢业业,不贪不抢,更不曾收受贿赂,权钱交易,欺压良民,历任三朝,与三代帝皇皆君臣相得,实为千古君臣楷模,大明众官员之表率。”
“皇上谬赞了,臣担不起这样的赞誉。”
>>>点击查看《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