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改庙礼是因列祖列宗功德至伟,超越历代先贤,故才如此,并非是不顾周礼。”
顿了下,“朕欲恢复周礼的堂祭,诸卿以为如何?”
这次,倒是无人反对。
只以为皇帝这是做出的让步,也没太往心里去。
不过,对皇帝的庙礼改动,仍是耿耿于怀。
可又没有足够的理由反对。
大明的太庙并非是一帝一庙,而是诸多皇帝的神位一起供奉,不会因为只进不出而扩建,无需花费国帑。
祧庙也只是改了个名字,以彰显四位先祖的功德。
这一番改动下来,结果只是以取消祧庙为代价,抬高四位先祖,提高历代先帝的待遇。
此事无关利益,礼法虽有悖旧制,可大明确也超越了历朝历代,绝无仅有,在礼法上做些改动,又是从孝道出发……
一众清流大员面面相觑,良久,撩袍下拜,“皇上英明。”
……
“众卿请起。”
朱厚熜嗓音温和,面露微笑,待群臣回班,深吸一口气,瞧向严嵩。
严嵩也深吸一口气,明白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
以上种种,皆是为时下做准备,真正的纷争要开始了……
“臣有本奏。”
“准!”
严嵩:“昔者,周公定周礼,堂祭配享者是其父周文王,今皇上恢复周礼堂祭,依照周礼,堂祭配享者,当为献皇帝!臣恳请皇上迁献皇帝进太庙!”
什么?!
群臣失惊。
头晕眼花了大半个早朝的他们,此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用心良苦’!
这才是皇帝的终极目的。
——抬献皇帝进太庙!
一个没做过皇帝的人进太庙?这不胡来嘛!
“皇上……”
“夏爱卿有何话说?”朱厚熜打断他,眼眸微眯,警告意味满满。
夏言却是一点不怵,沉声道:“周文王配享堂祭,是因其有功德,而非因其是周公之父,即便恢复堂祭,也当是太宗配享。”
“臣附议。”礼部尚书出班,“太祖是大明的开创者,太宗是大明的基石,无太祖则无大明,无太宗则无大明今日。”
皇帝什么尿性都也了解,深知若揪着献皇帝不放,皇帝定要打孝道牌,索性,以魔法打败魔法。
就不信你敢说你爹比太宗功德还大!
朱厚熜当然不敢。
太宗是他这一脉的根儿,若非太宗靖难,哪有白帽子可戴?
不过,酝酿了这么长时间,准备了这么久,又岂会预料不到这一幕?
严嵩深吸一口气,再奏,“皇上,臣……”
“皇上,臣有本奏,是为紧急要事……”
夏言等诸多大员深知不能再顺着对方的节奏了,直接玩起无赖,不给严嵩说话机会,用大嗓门压他,转移话题……
先拖过这个早朝,才能从长计议,找到突破之法。
前面就吃了没准备的亏,岂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收归草原遇到的难题,持续推行一条鞭法遇到的阻碍……一众大员大谈特谈,极力转移话题。
严嵩一人哪里是对手?
与他同一阵营,站队皇帝的官员们也觉皇帝如此,委实太过了,纷纷选择冷眼旁观。
至于黄大胖子的大嗓门……
没人在意!
前面只是感到惊诧,并非是怕了黄锦。
在群臣眼中,黄锦没有丁点杀伤力。
朱厚熜数次想挽回话题未果,便也不再强求,庙礼已然展开,想借题发挥,还不是信手拈来?
……
朝会结束,朱厚熜前脚回乾清宫,严嵩后脚跟进。
此时的君臣二人,较于刚上朝那会儿,都轻松了太多太多。
“皇上,庙礼之事已然成功大半,然,最后这临门一脚,也并不容易。”严嵩说道,“怕是……少不得还需皇上下中旨。”
朱厚熜微微皱眉,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先把反对的劲头压一压,待风浪小一些了,再下中旨不迟。”
中旨是以皇帝意志,不容丁点质疑的旨意。
表面看起来,中旨可以无往不利。
然,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很少用中旨。
无他,频繁使用中旨意味着掀桌子,意味着不再遵守规则,这会让臣子也逐渐生出打破规则的念头。
且一旦中旨遭到质疑,皇权一下子就失去了神圣性。
皇帝使用中旨,本身也要担一定风险。
父亲进太庙一事,朱厚熜已然上头,可并未因此失去理智。
“严爱卿你多辛苦一下,此事之后,改任次辅。”朱厚熜缓缓说道,“多拉一些人站我们这边,待那群自诩清流的大员声浪减缓,朕再下中旨。”
“臣……遵旨。”严嵩不掩饰沮丧。
>>>点击查看《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