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整个咸阳城,也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咸阳城外,原本稀稀疏疏的田地,如今长满了香味浓郁的庄稼。
这些庄稼,各种各样的,有水稻、有小麦、有玉米、有辣椒。
黄中带有一点儿红,在阳光的镀层下,像是成色极好的金子,有着令人喜感的收获。
百姓们成群结队,他们以公社形成了组织,肩上背着精钢镰刀,有的带着麻袋与箩筐,走在了丰收的道路上。
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在公社执事的带领下,唱起了丰收的乡歌。
“麦浪滚滚闪金光,
“十里歌声十里香,
“丰收的喜讯到处传,
“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咚恰恰咚恰恰恰——
“稻浪滚滚闪金光,
“镰刀霍霍打谷忙,
“人心欢畅地增产,
“丰收粮食堆满仓,堆满仓。
“咚恰恰咚恰恰恰——
“条条大道闪金光,
“你看那车飞马奔喜送粮,
“百姓踏上富裕路,
“幸福生活万年长,万年长……”
悠扬的歌声整齐一划,那种嘹亮的幸福感受,充斥着他们每一个人的眼中。
而一个人的眼神,是藏不住幸福的。
当他们喜欢一个人、一件事,不管是在喜欢着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双眼会下意识睁大,会下意识缩小——
即便这症状无法被他们本人所察觉,然而旁人却能由衷感受到,此刻他们到底是相信着,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的。
很快。
这些农人,一个个按照先前规划好的动作,整齐一划地收割起来粮食。
这些收割好了的粮食,被分门别类地装在了箩筐与麻袋当中,变得胀鼓鼓的,像极了那些富商家里的钱袋子。
然后,另外一些公社成员,将会把它们运输到咸阳城的东市上,进行售卖。
收割、运货、登记、标价、售卖……
一切井然有序,无人对秦苏所制定的经策有丝毫的逾矩。
这也包括那些从商人和宗族一并转型为公社管理层的士人们,他们也不敢违抗大秦的法度。
若有违者,负责监管的官府差吏,将会将他们绳之以法,或去履行徭役,以劳动抵偿自己的罪孽。
并且,不得以除了本人以外其他任何形式进行罪行减免。
至于这方面,则有秦苏手下亲自培养的精钢刀兵去完成。
他们一个个都是由精钢刀兵训练营改造和训练过了的天人。
自然一个个身强力壮,并非常人。
而他们的监察能力,也十分强大,在他们的管理之下,秦苏至今还没有发现,在咸阳城内有任何问题出现。
秦苏也无需为了那些敢于无视大秦法度的士族和百姓而制订新的政策了。
自然,在如此“政通人和”的管理之下,咸阳城的经济,也是越来越繁荣了。
这不,如今咸阳城迎来了第一批高产粮食的收获。
这些粮食,原本就是蕴含了灵气的食物,只要吃上一碗,就可以满足身体的全部需要。
根本不需要再辅佐其他的食物,也能够强身健体、性命悠长。
而这些,也是培养强大的士兵,所需要的食物。
……
……
渭水北岸,咸阳王宫。
秦苏站在了整座咸阳王宫内最高的塔上。
在这里,他可以俯瞰到整座咸阳城的所有动态。也包括方才农业公社在组织社员进行粮食丰收的景象。
他看到如此景象,不由得感到了怀念与欣慰。
一股豪情也从胸腔中油然而生,而这也让他的头脑飞速地运转起来。
一篇诗文,竟然不由自主地从他嘴里蹦了出来:
“咸阳风光,千里金黄,万里飘香。
“望渭水南北,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绿水青山,铜人雕像,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抑扬顿挫的嘹亮嗓音,通过咸阳王宫的回声墙,远远地传播到了整座咸阳城。
这一幕,也惊艳到了,那些正在咸阳城附近的离宫别馆或者是官府办事处的那些官吏们。
他们纷纷在私下里点头评足起来了。
>>>点击查看《大秦:公子扶苏登基为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