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征匈奴!?
阳周县的百姓,一听说这一消息,人心都在沸腾。
他们这段日子以来的担忧,终于可以像石头一样稳当落地了。
三世陛下亲征,必然能将匈奴,打个落花流水!
上郡百姓,无不相信这点。
他们见证过秦苏亲手为他们打造的那片桃花源。
“等到三世陛下亲征归来,咱一定要让陛下看一眼他带给我们的奇迹!”
阳周县的父老乡亲们,皆是奔走相告。
他们聚集在大街小巷各处,商量着应该如何支援秦苏。
因为亲征匈奴却不调令百姓前往战场前线的,除了三世陛下,哪怕始皇帝,也未曾做到。
他们这一世,兴许不用再服徭役了。
“我大秦,毋亡于胡也!”
……
……
阳周县,郊外。
此处,早已被林湖改造成了军营驻扎之地。
铁矿、石矿,远在山里;
铁匠铺与石匠铺,就在眼前。
而在旁边的,则是精钢刀兵军营。
铁匠铺,井井有条地打造着精钢刀;
石料铺,则切割打磨着石料,或是运输至阳周县郊外五里处,在那里,一堵方形城墙,正在砌成。
精钢刀兵军营,则是有不下万名精钢刀兵在此进行日常的训练。
他们每日的军训内容,便是训练各种必备的军事技能,以及修炼肉体和真气功,提升自身的修为与气血。
这使得整座阳周县都显得人人尚武、精明干练。
从远处看上去,阳周县有两道城墙。
外城墙,让林湖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内城墙,也就是阳周县原本的城墙,却被林湖重新修缮了一遍。
原本,作为一介下县的城墙,比较低矮,只有大约一丈高。
而在阳周县因为种植出秦苏先前所赠予的仙稻种子之后,整座阳周县的经济,也好了起来。
这使得百姓在此安居乐业,有了更多的精力,去配合阳周县县令的调配,然后修缮城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竟然将原本的一丈高城墙,修缮至三丈高。
如此宏伟的城墙,足可抵御一般的入侵了。
除非匈奴有攻城器械,否则哪怕他们的铁骑再厉害,也无法在翻山越岭、一路奔袭至阳周县后,还有余力来劫掠阳周县。
当然,阳周县的百姓,以及县令林湖,原本对他们所修筑的防御工事,是很有信心的。
可让他们担心的,并非阳周县。
而是肤施县所修筑的长城以北、黄河以南那一片肥沃之地的百姓。
始皇曾经在那里设置了九原郡,可是由于经常受到匈奴的滋扰,那里的三万户百姓经常受到其惊扰。
要不是上郡和九原郡的郡守一直在灵活抵抗,指不定这块土地,将会重新回到匈奴的手里了。
毕竟,肤施县以北不远处便是六国长城修建所在,而这也就意味着,大秦的实控范围,并不能到达阴山以南地带。
这也正是秦苏决定亲征的原因所在。
“陛下,这就是我们的军队了!”林湖与秦苏都各自骑了一匹骏马,从县城内的直道走了出来。
而在这阳周县郊外,一条笔直的大道,直接通往九原郡的郡治——九原城所在。
据说,秦始皇为了让全国各地都沟通方便,从九原城到咸阳,修了一条笔直的直道。
这条直道之上,车马行驶起来十分方便,故而很适合非常时期所使用。
秦苏来阳周县的时候,便使用了这条直道,只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可直达这里了。
如今,若是从肤施县发兵,抵达九原城,也不过是半个时辰的事情罢了。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秦苏所率领的精钢刀兵,原本能力就远超寻常的人类。
秦苏目光扫视了一下面前那一万精钢刀兵,便让林湖从中挑选出五千名精兵,让他们各自组成队列,走上直道。
那恢弘壮观的方队,雄赳赳、气昂昂,誓要将阴山胡虏就地长眠!
“我们出发!”秦苏运足力道,发出了震天的号召声。
这道雄浑的嗓音,立刻传遍了整个阳周县,让城内的百姓纷纷鼓掌起来了。
“陛下,愿凯旋而归!”
“陛下,愿凯旋而归!”
“陛下,愿凯旋而归!”
……
很快。
在秦苏的号召下,秦军便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他们预计在半个时辰以后,抵达肤施县!
然后又半个时辰,前往九原城!
秦苏骑马,直奔军队前方。
军队见此,便是直接奔跑起来,整齐有序地追随秦苏而去。
他们分为了五个大队,分次出发,免得他们五千人同时跑步于直
>>>点击查看《大秦:公子扶苏登基为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