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顿了顿,道:“伦平,你是科举第二名,朕也看了你的文章,写的是行军布阵之法,我大宋行兵打仗历来讲究阵法,你在文章里写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不过八阵图失传已久,爱卿是从何得知八阵图的布法?”
“臣自幼喜研奇门遁甲,这八阵图……臣斗胆,臣是揣摩而出。”林伦平说话时声音抖颤。
考生们都以为皇上肯定会大怒,林伦平可是犯了欺君之罪。
没想到赵匡胤非但不生气,反而赞扬林伦平见解独到,喜道:“朕当年随周帝南征北战,也颇喜欢行军布阵,记得当年朕随周帝北伐幽云,辽军铁骑素以勇猛彪悍著称,而我中原将士大都步兵,本来是难以抵挡辽军的冲刺。幸好周帝采取朕的建议,摆出冲方阵、车轮阵、雁行阵,以阵克敌,杀得辽军丢盔弃甲,我军连夺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威震契丹。”赵匡胤越说越兴奋,仿佛当年那场胜利还沥沥在目。
众人齐声高颂:“皇上神威,无人能敌。”
张俊暗道:“早知皇上这么喜欢行军布阵,我也写布阵图,可是我会写么我。”
赵匡胤问道:“伦平,不知你对‘孙子兵法’里的阵法又有何见解?”
林伦平受到皇帝称赞,胆子也变大了,他慢条斯理地道:“孙子有十阵:方阵、圆阵、锥行阵、雁行阵、钩行阵、玄囊阵、疏阵、数阵、水阵、火阵。其中水阵和火阵是水战和火战的战法而非队行,疏阵可加大行列间距,用于伪装强大,多设置旗帜和武器迷惑敌军,同时派出小部队与敌军周旋;数阵则刚好相反,使队行尽量密集,屹立不动用于固守,既不出击也不追击,使敌军无机可趁;玄囊阵不断变化部署,多设旌旗金鼓,阵容却保持严整,使敌军摸不清情况,迷惑敌人不敢轻易行动;圆阵用于……”
林伦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赵匡胤频频点头微笑,显然非常满意林伦平的见解。赵匡胤大悦道:“居正、伦平两位爱卿深得正意,状元、榜眼当之无愧。”其余考生听了都暗暗羡慕,看来状元、榜眼位置非他俩莫属了。
赵匡胤又问道:“如今中原四分五裂,我大宋面临的形势岌岌可危,北有强辽和以辽国为依托的北汉,南面又有江南诸国为患。不知众位爱卿对御边之策有何妙计?若虚,你的诗词文采飞扬,令朕叹为观止,但朝廷之臣不应只通文墨,还须了解国事,你说说看,我大宋采取的战略是应该‘先北后南’还是‘先南后北’?”
其他没被问及的考生都觉失望,张俊也沮丧异常,三道题就这样与自己失之交臂,皇帝恐怕都没瞧过自己一眼。
张若虚沉吟道:“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这首诗是隋朝萧后所作,张若虚引用她的诗意在说明大宋应该采取先南后北战略。
“皇上,辽国实力雄厚,我大宋尚不具备与其一决雌雄的实力,倘若与辽开战,必两败俱伤,到时江南诸国再趁虚而入,我大宋危矣。”张若虚真挚道。
只见赵匡胤眉头微皱,众考生已知张若虚的回答不合上意,赵匡胤再问林伦平:“伦平,你认为呢?”
“臣闻兵家有三阵,日月风云,天阵也;山陵水泉,地阵也;兵车士卒,人阵也。今用地阵而设险,建设陂塘,垣连沧海,纵有边骑,何惧奔冲!今顺安至西山,地虽数军,路才百里,纵有丘陵冈埠,亦多高山泉源,倘因而广之,设伏兵于此,则可劫敌骑,息边患矣。”林伦平的观点显然是要先北后南,他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来说明先北后南的观点,其实但凡有些聪明的人看见皇帝刚才的态度也能知道,皇帝的心思肯定是先北后南。
只见赵匡胤听见林伦平的对答,紧皱的眉头又舒展开来,这更加坚定了考生们的猜测,皇帝的想法一定是先北后南。
赵匡胤又问薛居正道:“薛爱卿的观点如何?”
这时谁还要答先南后北的战略谁就是傻子,薛居正当然不是傻子,但他绝不能答得和林伦平一样,他应该要在细节方面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会受到皇帝赏识。
“臣以为,今缘边守将,多非其才,伏望良择疆吏,出牧边民,厚之以俸禄,使悦其心,借之以威严使严其令。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修仁立德,布政行惠,广安王道;训士卒,开田畴,劝农耕,蓄粟粮,以备荒年;完长戟,修劲弩,襟烽燧,缮堡戍,以防外患,来则御之,去则备之,如此则边地安堵矣,当适时,举兵北伐,必能一举破敌。”薛居正的是建议皇帝用王道仁政以安边境,蓄积战斗力,再选准时机北伐。
赵匡胤听后大悦道:“爱卿不愧为状元之才!”眼看赵匡胤就要宣布殿试结束,张俊更是焦急万分,他早想好大宋御边之策,定能讨得皇帝欢心,只可惜没有发言的机会。赵匡胤拟好手谕交给太监宣读,太监朗声道:“金榜三甲:状元薛居正授予中书侍郎,榜眼林伦平授予枢密副使,探花张若虚授予门下侍郎。其余考生到吏部授予地方官职,钦此。”
考生们无不眼红三甲被皇帝授予的高官,张俊心中更是愤愤不平,想想自己胸中的韬
>>>点击查看《男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