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修仙又叫修真,说句我自己的理解的话,我认为所谓的修真其实就是在我们的武学上的再一次的升华。”
“那你给我讲讲这本书上的一些内容吗?”心怡现在是一扫冷漠的样子,似乎对她手中的道德经十分的感兴趣,我也不好打搅她的积极性,何况我自己也十分的乐意。
我高兴的对她讲道:“在开始的时候讲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想它的意思是讲天道,即万事万物运行之根本,天之道是可以讲明的。但并不是用常言可以说明,就是说要靠参悟。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名,常人所追求可得到名。主要是向我们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无:道性。最根本、最一般的宇宙法则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故“名天地之始”;有:道体。化生万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故“名万物之母”。
“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没有自我外在欲望。自我外在欲望即目之色欲,耳之声欲,口之味欲,鼻之嗅欲,体之亲欲和名利之欲。自我欲望在外,而妙景在内,所以,只有无外欲,才能进入客观存在的道的境界,体会宇宙之奥妙。欲,以观其徼。道性是永恒的、至诚的、无私无欲的,我欲“观其妙”,就必须“无欲”。这是说自我之性须符合道性。微妙、美妙,是就道境而言,是人脑透过心灵对微观世界的直观感受。识道之欲。因为追求智慧是人的本性。“观其妙”是同一说,面对的是道的境界,其前提条件是“无欲”;“观其徼”是对立说,面对的是现实世界,前提条件是“有欲”。要想实现人生之“大欲”,必须从“无欲”入手。只有“无欲”,才能进入道境,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生、造福社会。“无欲”是实现“有欲”的方式和策略……“无欲”是消除自我不符合客观规律、有害于生命的欲望;“有欲”是增强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认识和改造人类命运的欲望。越是“有欲”,越具备“无欲”的坚强意志;“无欲”的境界越高,人生价值越大。因为只有体悟大道,才能取得大智大慧,从而更好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明了世界的本体即玄是旋转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宇宙和人生奥妙、玄机是蕴藏于玄的。把握不断旋转运动着的玄是探索和认识人生、社会以及宇宙奥妙的门户。这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
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不是谁可以谁变的理解的,必须经过自己的不断的揣摩和不断的理解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短短的几千字就有这么大的哲理,看来这个写它的人还真的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心怡若有其是的说道。
“呵呵,这个,我想是吧。”
“是就是,哪里还有什么想,是不是对别人的成就感到妒忌。”心怡听到我的话后,有些气馁道。
“我嫉妒他,我要是和他在同个时期的话可能,但是现在别人是道家的始祖,就是我想嫉妒他的话,也要看看他那些徒子徒孙们会不会找我的麻烦呢。”
“哦,你认为他的这本书就这么的简单吗?”心怡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
“我不知道,但是老子自己留下的东西说他的全部的心得都在这上面,只是我没有发现,我既然没有发现,那我就不知道了。”
“看不出来,你还是挺诚实的。”
“我一向都是诚实的。”我拍着自己的胸口干脆的说道。
>>>点击查看《武林神话之传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