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寻觅心灵归宿 > 寻觅心灵归宿目录 > 章节目录 第63章 游潭柘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寻觅心灵归宿 章节目录 第63章 游潭柘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晨练结束后,姜鸿辰对陈伯说:“我今天想去一家提前选好的自考培训机构了解情况,如果觉得合适的话,我想报名参加他们的培训班。”

    陈伯对此表示鼓励和支持,他认为虽然自学考试过程难度不低,但是只要投入努力,有信心,一切都会有回应。

    对于陈伯肯定和支持的话语,姜鸿辰深感感谢,并决心全力以赴。

    早餐后,他充满信心地走上了前往自考培训机构的道路。“今天对我来说,将是我人生重新起航的一天”,姜鸿辰的心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他来到了朝阳校区的培训机构,统一的风貌,具有激励性的标语,和对实践的热爱无一不让姜鸿辰为之动容。前台的咨询服务人员热情的迎接了他,详细地了解了他的需求。在认真接触后,姜鸿辰对于这个机构的环境和服务态度表现出满意,于是选择报名并支付了相关的费用,并获取了对应的学习资料。他的培训课程将在周一晚上正式开启。

    回到家中的姜鸿辰满心欢喜,他迫切的打开新的学习资料,开始了仔细的阅读和学习,宛如饥饿的书虫般专注在书本上。伴随着夜的初临,时间悄然滑过,他尽心尽力的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在第二天的晨光熹微中,姜鸿辰一如既往地进行了他的晨练活动。在身心锻炼的同时,他向陈伯分享了他参加自考培训班报名的经历。陈伯积极地向他传递正能量,强调有耐心,有恒心的重要性,且指出无论遇到何等困难,只要坚持,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些与姜鸿辰的想法倍感相符。

    之后,姜鸿辰转向陈伯,并提出他期待的下一个目的地——潭柘寺,他表示这是他来北京后一直想要游览的景点。

    听到这个,陈伯略思片刻后,表示姜鸿辰可以去看一看,此行可以让他更加了解潭柘寺的历史、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他引用了一句口头禅“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并解释了这句话的历史背景。陈伯向姜鸿辰描绘了潭柘寺曾经的壮观,强调虽然现如今的潭柘寺已经逐渐转型为旅游景点,但是其历史文化的价值仍然非凡。

    潭柘寺,位于市区西郊的门头沟区,坐落在东南方的潭柘山下,因地理环境特征习得其名。这座寺庙,已有超过1700年的历史,追溯至西晋时期,使它成为了北京地区最早的寺庙建筑。

    陈伯的话更加激发了姜鸿辰对潭柘寺的好奇心,他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一解答自己关于这座古老寺庙的疑惑。早餐后,他便前往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潭柘寺位于京郊风景名胜区门头沟的一座秀美山峰下,被草木环绕,风景优美。姜鸿辰一路上享受着秋日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寺庙的入口处,几行简洁有力的字体写着“潭柘寺”,旁边是对寺庙的简介和相关的历史介绍。

    姜鸿辰走进寺庙,他沿着山路前行,经过了一片绿树成荫的古建筑群。这座寺庙的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中路建筑最为宏伟,其中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都是该路的建筑。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像,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都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佛教文物。

    东路建筑包括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等,是寺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方丈院是住持的住所,延清阁是一座小型的佛教学习扬所,行宫院则是供游客们休息的地方。

    西路建筑包括愣严坛、戒台、观音殿等,其中愣严坛是寺庙中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戒台是僧侣们受戒的地方,观音殿则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

    看着那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建筑,被着实震撼。他欣赏了那些包含着深沉历史记忆的文化奇迹,对这座寺庙的尊严和庄重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他也了解了这座寺庙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以及它在北京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他深刻感受到这座寺庙的宁静和神秘,以及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在潭柘寺的天王殿前,显眼的一个大铜锅,即引起了姜鸿辰的注意。这口大铜锅,直径达1.85米,深1.1米,是潭柘寺僧众烹煮食物的重要炊具。实际上,这口铜锅不过是当年三口大铜锅中生存下来的唯一一口,用于炒菜。曾经的两口更大的铜锅,用于煮饭和熬粥,如今已经无法寻觅。过去,最大的铜锅尺寸堪称庞大,直径长达4米,深2米,特别用于煮粥。烹煮一锅粥的工序十分耗费人力物力:需要360斤小米、800担干柴,耗时长达16个小时。由于厚重的锅底,让人能用小火慢慢地熬制,为滋味醇厚的粥质保驾护航。

    这口大铜锅还有另外的独特设计,锅底部有一口直径大约五十公分、深约三十公分的“小锅”。这个别致的设计出于“漏砂不漏米”的原因。当烹煮粥时,随着粥的不断搅拌,砂粒会自动沉入这个“小锅”内,保障了熬制的粥质量。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增僧不增米”。这口锅相当巨大,假如突然增加了前来用膳的云游僧人,只需在粥里稍稍加些水,粥的浓稠度依然不减。

    在潭柘寺的龙王殿前廊上,有一尊质重如金,实则石质的巨鱼,长约1.7米,重约150
>>>点击查看《寻觅心灵归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