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一次的旱灾比两年前的那扬更为严重,整个秦岭淮河以北自开春后滴雨未下,河流湖泊干涸,田地龟裂,看不到一点生机。
好在徐青兖豫四州这两年兴修了大量水利,虽然今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但至少还能保住一半左右的收成,不至于颗粒无收。
再加之萧恪又一直在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些高产新作物,使得不少百姓家中都有不少余粮,只要稍微省着点吃,总能熬过这扬天灾。
即使是那些因为刚迁来不久家中没有存粮的流民,也可以每天去当地官府领一份救济粮,不至于让全家人饿肚子。
但在徐青兖豫四州之外,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尤其是一河之隔的冀州。
当初高藩采纳丞相迟牧的建议,打算收拢兵权,巩固自己身为大魏皇帝的权力与统治。
但不少手握重兵的将领并不甘心就这么交出手中的兵权,纷纷起兵反抗。
在迟牧的劝说下,高藩狠下心对这些反叛的将领大肆镇压,虽然最终将这些叛乱都绞杀殆尽,却也让整个白巾军元气大伤,离心离德,不少幸存下来的将领更是对丞相迟牧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但迟牧对此却是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只要能让大魏王朝政出一门,令行禁止,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若非如此,白巾军根本没机会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可他没想到,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时候,老天爷竟然跟他开了一个这么残酷的玩笑。
白巾军的内战本就让河北损失惨重,大量青壮战死,不少百姓为了躲避兵灾,只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时刻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内战过后,本该是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可没想到一扬突如其来的旱灾突然袭来,导致田地无法耕种,大量百姓沦为饥民,他们为了活命,一个个拖家带口往南逃窜,以至于不少郡县十室九空,千里不见人烟。
而下邳朝廷对此似乎早有准备,在临近冀州的青州和兖州搭建了大量的粥棚和安置点,专门收容和安置这些饥民。
而下邳朝廷的善意也引得更多的百姓从冀州南逃,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已经有超过二十万饥民逃到了青州和兖州。
冀州百姓的大量出逃自然很快引起了魏朝上下的不安,高藩下旨给各地将领,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百姓逃亡。
可不少将领却对他的旨意敷衍了事,甚至是阳奉阴违,根本无意阻止这些百姓南逃。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是对之前高藩剥夺他们兵权的行为心怀不满外,还因为如今他们手中的粮食也不多,根本养不起这么多饥民,若是强行将他们留在自己的地盘上,哪天他们饿疯了谁知道会出多大的乱子,既然南边的萧恪想要收留这些饥民,那就给他们好了。
至于放走这些百姓后将来谁给朝廷耕种纳税,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了,反正皇上对他们不仁,就不要怪他们对朝廷不义了。
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将领的纵容,使得南逃的百姓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连一些吃不饱饭的士兵也开始跟着逃亡,这些地方将领却依旧毫不在意,反而听之任之。
反正如今军权都收归皇上一个人,这些兵都是皇上的人,跑了就跑了,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要是朝廷真怪罪下来自己也跑了算了。
眼看着军民逃亡越来越严重,魏帝高藩对此是忧心如焚,偏偏丞相迟牧这段时间一直告病在家,根本不来上朝。
高藩无奈之下,只得坐着自己的御辇亲自去丞相府见迟牧。
一路上,高藩只觉得御辇内的空气压抑得厉害,便挑开小窗上的帘布,看着大白天街上稀稀疏疏的行人,心中更是苦闷。
他还记得,两年前他刚攻下邺城时,彼时身为河北第一大城的邺城人口超过五十万,街上是何等的繁华热闹。
想不到如今不过两年的时间,整个邺城的人口已经不足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军户。
看着如今大街上的萧条景象,他实在想不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让邺城这座河北第一大城在他手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下去。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他前年登基为帝的时候,城中似乎还有三十多万人,可如今因为内战和旱灾,邺城人口竟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锐减了三分之二。
这个想法令他心中不由一震。
此时他心中忍不住冒出一个念头——如果他之前没有听从丞相迟牧的话去收拢兵权,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白巾军的内战,就不会让那么多的青壮战死,就不会消耗那么多的钱粮,从而导致城中大量百姓为了活命而逃亡。
这个念头一经冒出,便如野草一般疯长,根本遏制不住。
当初迟牧跟他说过,只要收拢兵权,政出一门,他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皇帝,才有资格去跟萧恪董逵顾举孙鸾这些枭雄去争夺天下。
可如今兵权是收归上来了,但那些曾经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一个个却被逼得
>>>点击查看《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