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南中之地,也就是诸葛亮完成著名的“七擒孟获”所讨伐的地方,南中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南中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我们以今人的视角,会发现南中的面积绝对不小。南中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在大渡河以南。汉朝之时,统治者就对南中进行了管理,设置了郡。公元69年,汉明帝置永昌郡之后,南中地区就已经有了五个郡——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
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平定南方后,诸葛亮再次对南中区划进行细分,以图削弱其地方势力。他改益州为建宁,分建宁、越嶲置云南郡。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南中七郡就此形成: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
但是蜀国对于这里的实际控制力比较有限。
225年秋,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班师。他这次军事行动的成果绝对是瞩目的,南中蛮族的一万多壮男被编入军队,部分地区乖乖上缴金银丹漆、战马耕牛。因为”七擒孟获“的故事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南中问题。《襄阳记》更是说:”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实际上,诸葛亮的部队刚走,不属于孟获控制下的南蛮就叛乱,杀了蜀汉守将。幸亏建宁土豪李恢出马,平定了叛乱。
雍闿叛乱时,永昌郡有两个猛男,吕凯、王伉,坚决支持蜀汉。诸葛亮大力表彰了他们的英勇行为,封吕凯为云南太守,王伉为永昌太守。可是,诸葛亮的军队一离开,吕凯就被南蛮杀死了,八成就死在前面提到的叛乱中。
233年,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南蛮又反了,带头的叫刘胄。当时的庲降都督张翼搞不定,诸葛亮派出马忠、张嶷,把刘胄干死。
当然,这两次叛乱好歹被平定了。但越嶲郡的叟人,却一直不服从中央,诸葛亮一直到死,都没有腾出手来收拾他们。越嶲太守根本不敢去治所上班,只能远远躲在八百里外的安上县。越嶲郡和蜀汉的从属关系,完全是”柏拉图式“。
可见,平定南中是个长期大工程,诸葛亮开了个好头,但并未完工。之后他专心北伐,没有往南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不留兵,不运粮,玩“南人治南”。
所谓“南人不复反矣”,是代表南中士人,不是夷人。诸葛亮对南中夷人,可是武力镇压,剿灭迁徙,思想改造,大姓雇佣夷人部曲制,大力抽税。在以前那种少数民族极其蛮荒的时代,恩威并济的压制手段是必不可少。
但是直到蜀汉灭亡的时候,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南中地区其实还是属于半独立状态,这也是在成都被围时刘禅不敢逃亡南中的一大原因,因为那地方不太平,人和地方都不行。
“大伯父,侄儿以为,南中为异族杂居之地,且地里险恶复杂,非强将则不能取,然除用武外,还需用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南人对我大汉归心,心服口服才好!”
“好个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诸葛亮听完了关索的话,很是满意,毕竟在原历史上他七擒孟获所为了的也就是要让南中的土著臣服,是心服口服。
“军师,我看索儿的想法也颇有见地,你觉得如何?”
“主公,依亮之见,我看可行,我军新失荆州,若再去夺取,必然使魏吴再成盟军,一致攻我,三公子提出发展南中,谋取交州之策倒也是可行之计,如今汉中之地有马孟起,魏文长镇守,马超在羌人眼中素为神威天将军,必然不会助魏,而三将军自阆中不日即到汉中,汉中可保无忧,如今可先谋取南中。”
“不过,平定南中,正如三公子所说,除名将之外,需要智能之士加以辅助,如今五虎上将之中,关将军正在成都,即刻领兵以征南中,但智能之士,只怕目下尚未有人选啊!”
比起武将,蜀汉更加匮乏的就是有大才能的文臣,顶级谋士原有卧龙凤雏和法孝直,但是庞统在入川之际就已经凤雏落坡,而诸葛亮分管军务政务,统筹全局,完全没办法抽身,至于法孝直,现在身体不好,按照历史上的时间来看,没有多长时间的活头了。
“大伯父,军师,听闻法孝直自峨眉山归来,现在成都,何不请他随军南征?”
刘备叹了口气道:“孝直确实是足智多谋,可他现在病势沉重,南中险恶,只怕他是去不得!”
关索一听,这回安道全有用武之地了!连忙说道:“大伯父,我在巴郡之时结实一位名医,乃是张仲景之徒弟,医术高超,现在成都,可让他去为法正先生诊治一番!”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人们都十分看重名声,建安三神医里面,张仲景、华佗和董奉都是实打实的治疗好了无数的病人才远近闻名的,而安道全才刚刚来到了这个时代几天,寂寂无名,为了让他们允许安道全给法正看病,只能假借“医圣”张仲景之名来给安道全抬高身价。
“可是张机,张仲景的徒弟?”
刘备还没说什么,关羽却开口了:“大哥,关羽
>>>点击查看《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