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孙承宗的学生,一个有争议的民族英雄。
原本不太出名的他,在后世可是大名人。
而比他能力强,官职高的孙承宗知名度却远远不如。
归根结底,还是孙承宗人生中的戏剧性冲突并没有太多。
与之相反,袁崇焕的一生确是相当戏剧。
年幼的时候,袁崇焕是个好学生,也是个平凡的人,正常的考上了科举,然后先是当知县,之后调任京城被东林党人看中,当上了京官。
在北京干了没多久,这兄弟便主动要求调任辽东。
彼时广宁刚刚兵败没多久,辽东几乎成了鬼门关,去一个死一个,可是终究是大明的地盘,所以朝廷正在找替死鬼往辽东送。
袁崇焕先生如此有觉悟自然是欣然同意,据说临行前很多人都去他家拜访,想要看看这位兄弟(shabi)。
而袁崇焕却不傻,他很聪明,因为他在研究了辽东地图,并且经过实际勘查过之后,找到了一个能够克制女真骑兵的地方——宁远。
他认为,只要在哪里修筑城池就一定能够挡住女真骑兵。
还说了一句很牛的话:“给我兵马前粮,我一人独守此!”
就军事角度而言,袁崇焕说的确是没错,就实际情况来说,他确实也没错,因为正是在这里,他两次击败女真骑兵,给了大明喘息的机会。
然而,在当时而言确是没人听他的。
原因很简单,宁远距离山海关很远足有二百里,并且当时还在女真人的势力范围,去哪里建城,那真是脑子有坑。
就这样,袁崇焕还是去了辽东,之后碰上了十分欣赏他的上司王在晋。
王在晋十分欣赏和信任袁崇焕对他很好,但是在军事上王在晋确是白痴,袁崇焕几次和王在晋建议得不到准许之后,便告了王在晋的黑状。
之后,孙承宗便来到了辽东,一番查看之后,赶走了王在晋,并且收了袁崇焕当学生。
再然后就建设了关锦防线,收留边民十余万。
再然后孙承宗先生就在沈炼的建议和操作下,回到了京城,准备搞诊治斗争。
而正常的历史是孙承宗先生下台,袁崇焕两次击败女真之后也下台。
一直到崇祯年间起复,然后这小子更加飞扬跋扈,并见崇祯年轻比较好忽悠,便说出了五年平辽的口号。
之后又出了若干昏招,以至于到了两年之后,皇太极直接带兵打进了关内,数次猛攻京城,把崇祯吓得不行。
最后,还是孙承宗出山将皇太极赶回了老家。
而正是因为这件事,袁崇焕被言官告发通敌,足足骂了好几个月最终凌迟处死。
袁崇焕是不是汉奸个人有个人的看法,这里就不说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数次击败了女真骑兵,是个对大明朝有功的人。
并且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还身先士卒上阵杀敌,只可惜,最终被凌迟处死,据说他的血肉被他拼死保护的人分食。
如此一来争议就有了,捧他的人说他是民族英雄,崇祯昏庸杀了他,是个混蛋,大明活该灭亡。。
踩他的人,说袁崇焕是混蛋,打算出卖京城投靠女真,是个汉奸。
前者不好说,因为就是袁崇焕不死,明朝也会灭亡,这是历史趋势,
后面的话就是扯淡了,要是真的指着投靠女真,出卖个屁的京城,直接打开关锦防线就行了。
就这么吵来吵去,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名人。
对于袁崇焕,沈炼是很想和他聊聊的,毕竟孙承宗已经很老了,熊廷弼话又太多,并且还是个插班生,要是未来孙承宗退休,喜欢掐架的熊廷弼再出点事,辽东这片地方肯定是要归袁崇焕的。
沈炼这会便想要搞搞关系,但是对方不接招,他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往前走,去看看熊廷弼哪里又没有机会了。
从山海关到宁远,那是一片祥和,虽然本地人凶悍了点,但是还是属于正常的村落范畴的。
而过了宁远之后,一片肃杀的气氛便弥漫在这空气之中。
这里的土地虽然也有在耕种,但是村庄却明显的不那么密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也多是有高高的土墙护卫其中。
这些算是堡垒,虽然挡不住大规模的骑兵进攻,但是抵挡小规模骑兵骚扰还是没有问题的。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很多,时不时还能看到成队的士兵来回调动。
他们这些骑乘着马车的商队,在这片大地上显得格格不入。
有时他们甚至能看到成队的穿着重型铠甲的骑兵从他们身边经过,这些人来去如风,手中兵刃全都是火枪,用西方的兵种划分标准,这些人应该都叫龙骑兵。
沈炼是现代人,就算他杀过人,但是见到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回穿梭的时候,还是从心眼里害怕。
他可以断定,这些人如果想要对他们动手,只需要一个回合,他们这些人就会瞬间化成肉酱。
>>>点击查看《明末锦衣一小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