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铨和周延儒的基友关系,知晓的人少之又少。
魏忠贤原本是想着借这层关系,若是周延儒真的选了东林党的阵营,就让冯铨策反他,做个传声筒。
可现实给了魏忠贤无情的一巴掌,按照史书记载的话,冯铨有没有策反周延儒尚不知晓,但冯铨肯定是帮着周延儒救过不少东林党的人。
同样都是传声筒,差别可不是一点点。
远在大凌河城的沈炼,收到了高崇写的信,得知了魏广微和魏忠贤之间的对话。
完全没料到魏忠贤会出这么个馊主意,还想让冯铨策反周延儒。
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周延儒是谁,那可是崇祯最信赖的人!
在崇祯上位前,周延儒浓墨重彩的痕迹只有两个,其一就是好基友冯铨;其二就是和辽军中往来的周文郁。
等崇祯上位后,这个周延儒虽然与阉党大佬冯铨关系不清不楚,但由于在九千岁呼风唤雨期间救护了不少东林人,周延儒并没有被过多波及,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
用沈炼的话来说,这个周延儒就是个大尾巴狼,躲在暗处韬光养晦,让好基友冯铨在明面上影响政局,家奴周文郁则在战场立威,一箭双雕确实聪明。
难怪后续入了内阁呢。
“你看什么呢,那么入神?”
陈乐瑶将整理好的那些徽、晋、豫商的书信放在沈炼的面前。
陈圆圆紧随其后,把账簿也描画的商路地图一并摊开。
“还能看什么,高崇给我的密信,而且我还拖熊延弼给我引荐了宁愿海口副总兵周文郁,也算是为日后渡口商贸做铺垫了。”沈炼将书信递给她们姐妹。
陈乐瑶处于识字的初级阶段,有些话还理解不了,全靠着陈圆圆给她解释。
沈炼则是查看那些商贾们的书信,开始套入现代的经商模式。
他设计的方案中,第一环就是发明创造。
除了火药工坊之外,俞镇试验田CBD的打造也拉开了序幕。
除了农耕之外,那些抗旱耐旱的蔬菜,土豆、萝卜、大白菜之类,还打算发展棉纺业。
这就要提到东北棉纺业的先驱,奉天纺纱厂了。
沈炼就是要将‘土布’产业链建在俞镇。
农民手工织就的粗布,就是“家机布”和“土布”。
这种布的生产程序,比较简单,就是我们说的弹棉花。
先用轧花机轧去棉籽,用弹弓将棉絮弹开,在用纺车抽线纺纱,用手工织布机一根一根的经纬线织成布,最后煮染上色。
陈圆圆看到沈炼画的简易纺车好奇的说道:“你还会画这个呢,难道要让俞镇的百姓手工生产粗布?”
“没错,现在后金女真和大明朝断了贸易往来,吃穿用有一大半都靠我们,再加上和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通商,建个纺纱厂货贸往来岂不方便很多?”
沈炼的说法有一定道理,陈圆圆却担心别的:“那生产能力非常低,轧车一天只能轧棉三四十斤,自制弹花的弓不够大,最多也就二十斤左右,手工纺纱机纺线四两,更别提手工织布机撑死了就二尺布。”
“可这样的粗布疵点多,而且薄厚不同意,面幅也窄,当初在京城我就做过这种活儿。”陈乐瑶也插嘴。
沈炼却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你们还记得景城的那家肥皂工厂吗?搞成流水线工作省时省力,同样的方式也能用在这里,我画了优化后的纺织车、弹花半自动极其,用相同的套路来做就好。”
“我懂了,这样一来生产就快了,而且还能和京城一样拍卖总代理、集资那一套呗!”陈乐瑶总算开窍了。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陈圆圆听完沈炼的话,自己都有冲劲儿:“那我和乐瑶来准备这些就好,你画的改良纺纱车,图纸给孙元化,他能做出来不?”
“我明天问问他。”
“那是不是打算让俞镇的人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了?”陈乐瑶皱眉:“难怪之前你让我托六子买棉籽呢。”
事实上,辽东关内盛产棉花的地区不少。
但客观地说,东北的“家机布”生产滞后,工艺落后,产量也很低,反而不如后来的山东、河北、江浙一带。
沈炼为了改善这些缺点,自然要开始琢磨,闯关东的这些流民中有不少掌握纺纱、织布机和生产工艺的好手,所以在叮嘱李自成让老弱妇孺签字画押领东西时,就登记了相关的细节,何况陈乐瑶就是纺织好手。
如此一来对生产有所推动。
这是沈炼小试牛刀的开端。
他在描绘的地图上勾勾画画,后续要和这些徽、晋、豫商,包括蒙古、朝鲜这些少数民族通商,笼络他们朝着大明发展。
诸如:煤、油、粮、棉、药、矿产等等,一样以拍卖形式,许以商号几年内的垄断。
以利驱使商人而来。
这种手段在景城的肥皂工厂上就得意实施,拍卖
>>>点击查看《明末锦衣一小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