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在京城的太子为何要将吕娃与羲和急匆匆召回京里呢?
事情还得从十几天前说起:
那日在凤来城,羲和大伤蜈蚣精和蛤蟆精后,两个妖怪狼狈逃回太平公主府内。
由于那蜈蚣精伤得太重,二妖不敢隐瞒与羲和打斗之事,却又不敢实说与羲和的渊源,只得将那事情真相隐瞒,添油加醋地乱说一气。
说什么他二人见太子将羲和偷偷放走,又说他二人偷偷跟在羲和后面想拿住他,但一路上却得不到帮助,地方府衙只知有太子,不知有公主。
说什么更可恨的是那凤来城的县令,芝麻大点官,言语之中对公主极为不敬,对那太子赞赏有加。一听他们是公主的手下,根本见也不见,后来不仅将羲和藏了起来,还带领了大批捕快,伙同羲和要将二人拿住,后来好不容易二人才逃了出来,才能回到公主府。
那太平公主平日本就与李隆基争权夺利,早已对他不满,哪里还听得两个妖精这番话,顿时火冒三丈,道:“那李隆基真是欺人太甚,明知那羲和是我看中的人,不但不劝说,还要偷偷助他逃跑。”
蜈蚣精见公主生了气,心时暗喜,又道:“是啊,那太子自持身份特殊,根本不把您放在眼里,若是对您这个姑姑有半分敬意,也早该把那羲和绑了,给您送上门来,哪里还由得他羲和对您鼻孔朝天,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蛤蟆精也火上浇油道:“对,羲和那厮自持有太子撑腰,才根本没把公主您放在眼里,要不,早就爬着来见公主了。”
太平听了二妖的话,恨恨道:“我就不信凭我太平还搬不倒李隆基那小子!要不是李旦给他撑腰,他算什么?”
隔了几日,太平思虑成熟后,将那朝中向着自己的老臣私下召集起来,对他们道:“近日,听到民间有人传言,说我那侄儿有帝王之才,天下之位非他莫属,说什么他当王时便能治理一方,后来入了长安,平韦后之乱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又说现在我朝能繁荣昌盛,也全是他尽力辅佐睿宗皇帝之功,诸位怎么看?”
众臣议论纷纷,一位老臣当即气愤地站起来,说道:“这些话是谁说的?真是满嘴胡言,他太子算什么?公主您还没有居功呢,他太子哪有这个资格?”
另一位也附和道:“对,不是公主带领我们这班老臣秉承武皇遣志,辛苦努力,哪里有我朝今天的繁荣。”
又有人道:“就说那平韦后之乱,当年若不是公主您预察韦后之阴谋,后又果断决策才避免我朝皇权旁落他人么?太子最后只来坐享其成,诸杀韦后余党,怎么功劳就只算在他一人头上啦?”
众臣越说越激动,最后纷纷谴责起太子来:“那李隆基自从封了太子后,居位自傲,从不把我们这帮老臣放在眼里。”
“对,朝中一些毛头小子也在他的助长下骄横跋扈,根本不知尊敬我等!“
“他李隆基何德何能位居太子,当年要不是公主礼让,就连他老子睿宗皇帝也没有资格坐上皇位,哪里还有他的份!”
“唉,我们这班老臣在公主带领下当年辛苦助他父子,没想到他们却反脸不认人了!”
最后,群臣一致认为现今太子年轻气盛,行事虚华,根本没有资格站在太子之位。
太平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朗声宣布道:“我本不想与那李隆基一般见识,因着他年轻不懂事,由着他瞎折腾,但他却似乎不知收敛,这关系国家社稷,我们怎么能将先辈辛苦得来的江山随便交到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手中呢?因此,改日朝堂之上,我找个理由向睿宗皇帝提出罢免太子之事,希望各位到时鼎力相助!”
群臣纷纷表示同意。
第二日,太平便找了些人暗暗散布消息,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立为太子。
又过了十余日,一天早朝,太平寻了个机会向睿宗皇帝进言道:“近日朝堂上下有人传言,说当今太子李隆基非长子,不应列为太子。”
睿宗皇帝吃了一惊,道:“立隆基为太子,是早已定论的事,为何如今才有此说法?”
礼部尚书站出来进言道:“当初太子在诸杀韦后中虽有功,如今看来,封为太子有些太过,实在不合礼法!”
又有几位大臣同时站出来说道:“臣等也认为不合礼法,望万岁矫枉反正,另立太子!”
李隆基听得火起,这些人摆明了是想拉他下台,什么合不合礼法,全是假话。
但反观整个朝堂,却没有几人替他李隆基说话,这朝堂之上的大臣,大都是以往留下的官吏,父亲当上皇帝后,手段不够强硬,又加上他们有太平公主在后面撑腰,几次想动,都没有成功。
只有几个新近提拔的年轻一辈,有心向着自己,却官职较小,人微言轻,不敢轻举妄动。
只听龙椅上睿宗说道:“此事重大,宜三思而行,今日就到此为止,以后再议。”
李隆基稍稍松了一口气,还好父亲没有忘记上次来太子府的约定,还是站在他这边的。
众臣见
>>>点击查看《收个蛇妖当老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