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的设想当中的朝廷,的确是打算架空皇室的权力,定下一个规矩,将来,皇室只享名誉不掌权。
由皇室之下的内阁机构处理政事。
当然,皇室也并非没有一点作用的,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世上最高的权势存在。不必要再额外的再掌管实际的权力。
所谓的内阁,以及朝廷百官,地方官员,在名义上,全都要归于这个皇室的掌控。
因为,皇帝就是皇帝,如果下面官员办事不力,依然还有权将其撤换。
刘易如此,其实也是有点私心的。因为,这样的一个朝廷,皇帝表面不掌权,只享名誉,那么,不管将来如何乱,在大汉百姓的心目中,他们还有一个标杆,还有一个对大汉的归属感。有人作乱,大汉百姓也不会直接把矛头对准皇室,而是对准那些作乱的人。
这样一来,不管何时,大汉百姓都会认同他们是大汉子民的身份,会拥护大汉皇室。徐非,大汉皇室的子弟,的确是有如扶不壁的阿斗,否则,大汉皇室,就可以永久传承,哪怕换代也不会换朝换皇。
很明显的,人家皇室只享名誉,根本不管事的,如果大汉朝廷出了什么事,那就是下面的人的问题,也牵连不到皇室的人。
并且,刘易将来,还会制定许多规矩,让后人去遵守的。
反正,做皇帝也好。做内阁大臣也好,都不会是一件轻易的事。不仅仅只是享有荣誉权力,还要肩负着许多的责任,不管是谁坐上那样的位置,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样一来,就慢慢的削弱了世人对于称王称霸的热衷,不会人人都想着登九五为尊。
刘易要解决的,就是世人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倾辄的问题。到时候,权力的巅峰。代表着更大的责任,如此,刘易相信,到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太过热衷于这个所谓的权力巅峰了。
让世人知道,没有能力的人,就算是坐上了那个位置,都是坐不稳的。何况。这个,也不是什么终生制的问题,是有任期限期的。
所以,到时候,所有的朝廷官员,他们只能在他们有限的任期之内。做好他们的份内之事,为大汉的发展尽他们的努力。
虽然,刘易也知道,哪怕是如此,也难以完全杜绝许多的社会问题的。但是,刘易也不得不说。后现代的许多例子,的确是要比这古时代的要先进许多,值得刘易借鉴的。不敢保证,如果照搬后世的机构到这个时代来是否可以长久运转下去,但刘易相信,在自己的主持之下,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刘易这样的想法,其实与后世的华夏官府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一个享着名誉的皇室罢了。
这些事儿,说起来三天三夜都难以说得明白,刘易也只是跟孙策与周瑜两个小子提一提,让他们明白,他们如果还想打着称雄一方的念头,那么就趁早打消。因为,别说他们现在才归顺新汉朝的了,就算是一开始就追随着刘易,已经为新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赫赫的许多大将大臣,他们都没有被封王的可能,他们,就更加不要想了。
再者,这么一说,也会让这两个小子找到一些心理的平衡,让他们知道,与刘易现在的手下众多大将谋士来相比,他们现在投效刘易还真的不算什么。论武,他们能及得上赵云、黄忠、典韦等人?起码,孙策现在,他也不敢轻易的说可以比得上这些大将,说到文方面,周瑜也不敢说比戏志才、荀文若、贾诩、郭嘉这些人更厉害。看看郭嘉在曲阿,办事做得滴水不漏,别说江东的这些诸侯不敢轻易的招惹曲阿了,就算他们敢来,怕怎么败了也不知道。
孙策与周瑜,见识过郭嘉的调兵遣将,那是在刘易远征大漠的时候,江东各个势力蠢蠢欲动。曲阿的军马亦有所调动。孙策与周瑜探知,曲阿的军马调整,让江东的所有势力都非常受制,随时都有可能落入曲阿新汉军的陷阱当中。如果他们谁敢打曲阿的主意,怕还没有去到,他们就已经遭受到新汉朝的迎头痛击,直接败亡也说不准。
所以,孙策与周瑜,当机立断的放弃往江东的西北方向发展,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有新汉军在,有着郭嘉这个似可以洞悉一切的谋士在,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夺取曲阿,而曲阿夺不下来的话,那又谈何发展?万一曲阿的新汉军突然对某地感兴趣,要出兵夺之的话,他们谁能与新汉朝相敌?
反正,现在孙策与周瑜,已经为刘易所打动,觉得,凭他们自己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有太大的发展,如果新汉朝当真的兵出中原的话,那么,统一天下就是大势所趋,他们再如何争扎也没有用。
所以,与其将来才归顺新汉朝,还不如趁早归顺刘易,争取可以多立一些功劳,争取将来可以进入新汉朝的权力中心。这样,方是正理。
孙策猛然的有了决定,他咬了咬唇,一横心道:“太傅,请原谅小子以前目兴浅薄,自今以后,我孙策愿率部归顺新汉朝,从此,小子为太傅鞍前马后,为太傅效力。”
他说着,单膝跪下,对刘易拜首道:“主公在上,请受孙策一拜!”
周瑜此刻,也
>>>点击查看《三国小兵之霸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