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便是修养身心,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陶冶情操、慷慨意志。
对于这个,刘易知道自己还有着许多的欠缺,但刘易也能敢说,自己虽非圣人,但也敢说无愧于心。立身此世,勉强也算得上堂正,自问能做到诚心、仁爱,并有着一个谦卑的情操,从来都没曾夸耀、妄语,没有因为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r">。
不敢说自己已经修身大善,但起码也不算是华而不实,口谈而无实质、虚伪或大恶之人。勉强算得上是一个修得其正的人了吧。
齐家,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这个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一个人自身不正、家族不睦,又如何做得到其它呢?
正因为如此,刘易才会特意的小心的处理好与自己身边的众多女人的关系。只有确保自己的后院不会起火,能让身边的女人都因为自己而感受到开心活乐,刘易才能真正的有心思去顾及其他。如果连身边的人都不能让她们感受得到幸福快乐的话,刘易再去做其他的还有什么的意义可言?
一句话说完,刘易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不管刘易如何的风流不羁,但心底里最为渴望的还是一个家庭的温暧。所以。这一世,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妻儿,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真正的家。如此,刘易就无比的珍惜这个家。这个家。已经是刘易心底里的精神寄托,每一个妻儿,都是刘易的命根子。所以,跟自己的妻儿在一起,刘易更在意的是大家要如一般的一家人那样一起生活,而非是皇帝与妃子之间的那种上下尊卑的关系。
治国,自然就是治理国家政务。
平天下,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刘易现在便是如此,目前,刘易自认为,已经基本做到修身齐家,然后自己身为皇帝,治理这若大的大汉,自然就是治国,通过大治,使得大汉和谐美满,百姓安居乐业。生有所育、学有所教、壮有所劳,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天下太平。
不过,刘易觉得,这古贤圣恐怕还有着一个超前的眼光。就这几个字,不管是刘易有所歪解也好,误解也罢。对于刘易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这样解释。
前面几个字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刘易也认可。认为的确是要修身齐家方能更好的治国。但是治国之后呢?让天下太平也不假,没错。可刘易认为。古人所说的平天下,应该是指达到了前面的条件。治理好一个国家,使得国家繁荣富强之后,便是平天下。这个平天下,并非仅仅就是指大汉,指华夏,而是指这个天之下。那么,应该说就是包括了整个世界。要不然,为何不说修身齐家平天下治国呢?若这个天下,仅仅是指中原、指华夏,那么天下没平又如何治?何来国呢?
所以,刘易认为,其实圣人便已经为华夏人,为大汉汉人指引了一个更加长远的方向,只是后人不能更好的去理解罢了。
刘易始终都认为,这个平天下,有让天下太平的意思,亦有,治国使得国富民强之后,去打天下的意思。
如今,刘易认为,自己已经进入到治国的阶段,只要大汉富强,那么就有了去打天下的基础。
所以,之前这十来年的统一大汉的事,对于刘易来说,恐怕只是自己这一生征伐的开始。还有着一个更大的目标要自己去做。
刘易或许非愤青,但是,在觉得自己有能力,有那样的条件,那么为何不去阻止不去改变?为何不去引领汉人屹立这个世界,为何不提前将这个世界引入科技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去?为何不阻止历史上,命运上已经注定了的,施加于汉人身上的种种厄难?
什么的五胡乱华,什么的元灭汉,什么的满清奴汉,什么的八国联军欺侮,什么的小日侵华……所有所有的一切,刘易有能力去阻止避免,那么为何不去做呢?
所以,刘易现在,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应该去为大汉做一些什么,值得自己去为汉人做点什么<="r">。历史上施加于汉人身上的所有磨难,将要由自己去改变,去终结。
这十多年来,刘易在成立新汉朝,统一大汉的过程当中,就一直在改变着历史,一直在为大汉保存着汉人的元气。
如今,相比起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汉人的元气基本没怎么被消耗,反而要比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更加强大得多。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历经天下群雄混战,到三国鼎立,到司马篡曹的265年,这其间,足足八十来年。这八十余年其间,得诸侯之间
>>>点击查看《三国小兵之霸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