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团留下来阻击帝国联军追击的人马,他们的处境跟从大营突围杀出来的汉军人马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情况的。
汉军是一路悍勇无匹的从敌军大军当中杀出来的。而印度军团留下阻敌的人马,却就没有那样的本事了。
还幸,他们的确也接受过汉军严厉的军事训练。面对倍数于他们的帝国联军的时候,他们勉强都还算保持着一定的战斗意志,并没有就此而溃败。
并且,他们还懂得临机找到了一些相对利于他们防守的地形,布了阵势在吸引住帝国联军的攻击,勉强还算是抛住了敌军的进攻速度。
他们,或于一些小山坡,又或是一些树林当中布阵,正在跟帝国联军的军马在缠战。
不过,帝国联军的军马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那些印度军团的阻击军马,亦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帝国联军的军马掩杀覆灭。
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汉军的骑军突围而来,顺势从后对帝国联军的军马展开了冲击。
在更多的帝国联军的包围当中都没能阻挡得住汉军骑军的冲锋,更别说这些追击印度军团的帝国联军了。
杀败这些追击的帝国联军之后,与那些阻击帝国联军的印度军团的军马一起撤到了底格里斯河的江边。
但是,江边的情况却有些不妙。
因为汉军在这底格里斯河的河面上,仅只是搭建了三条浮桥。
浮桥并不大,最多就是可供三人并排而行。若是骑兵,就只能两骑并排渡河。原本,还有一些竹木筏,但是不及前,为了对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地区进行攻击,已经由一部份印度军团的军马乘坐那些竹木筏顺流而下。因为没有想到敌军会再次联盟,从罗马帝国一下子开来了两、三百万的大军。所以,那一部份的印度军团的军马还没有从下游返回。
如此,暂时想要渡河返回底格里斯河的东岸,就只能通过三条不大的浮桥。
这个也要怪早前印度军团的进攻实在是太过顺利了。他们一路攻杀,直接杀到了他们安息帝国帝都城下。都没有遭遇到太过激烈的抵抗反击。
尤其是在当初杀到此底格里斯河之时,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基本上放弃了据此河流天险阻击印度军团的进攻。这也让印度军团的军马,很轻松的就夺取了底格里斯河的两岸,然后很从容的挥军杀到了安息帝国的帝都城下。
正因为一切都太过顺利了,所以,印度军团方面才没有弄来更多的船只或者是竹木筏,连带当时为了渡河而搭建的浮桥亦没有加大加建。
所以,就造成了现在,想要渡河往来,就仅只有这三条不大的浮桥。
而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在安息帝国帝都城前的印度军团的大营,已经驻了五、六十万的印度军团的军马。就算他们在近段时间对安息帝国帝都的攻城战当中壮烈牺牲了近十万的人马。但依然还有五十万左右的大军。
而现在,将近五十万的大军,撤回到这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要撤回东岸去的时候。这就不是全军一下子就能渡过河去的,这必须得要一定的时间方才可以全都渡过河去。
五十来万的军马,通过三座不大的浮桥渡河。这个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让全军渡过河去,是可以计算得出来的。
他们全军,从安息帝国的帝都城前撤离回来,一口气急行军奔走了二十多里。在这个时候,相信军士都已经很疲劳了。所以,就按正常的行军速度来计算。
一般人,一个小时可以走五公里左右,也就是十里左右。换句话说,印度军团的军马,从安息帝国帝都撤回到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花了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吧。当然了,军伍行军,尤其是后面有帝国联军大军追击的情况之下,肯定是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的,最多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印度军团的军马,就走完了这二十多里的路程。
而当初印度军团选择在这里搭建浮桥的时候,是因为这一带的河面较为宽阔,河水平缓,比较有利于搭建浮桥。所以,现在的河面浮桥,差不多有两里长。
如此,就可以算得出来,一个士兵,从西岸浮桥头到东岸下桥,就约走两里,也就是一公里。如果是跑的话,用时6分钟左右。
军士从第一个士兵开始渡河,到6分钟后过了浮桥到再过6分钟后,第一轮全部上桥的军伍全都渡过了河。如此来算,这一轮6分钟的时间内,能渡过河去的,约为三千来人,三座浮桥就是一万人左右。
当然,现在计算的,只是一个大概,不是精准的计算。事实上,6分钟渡过一轮人马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印度军团的军马,恐怕也难以跑得动了。所以,每一个人渡过桥去,恐怕都得要8到10分钟的时间。
印度军团的人马,就算是源源不绝的上桥渡河。五十万左右的军马,没有三个小时以上,全军就不可能全都渡过河去。
此际,在河西岸,已经滞留了无数一时没能上桥渡河的军马。
要不是接受了汉军的严格训练,印度军团的这些军马并
>>>点击查看《三国小兵之霸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