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把自己的这篇小说,窃成为非虚构军事长篇,希望用一个个故事和人物,还原一段无限接近真实的历史,大视野全景式扫描从抗战到内战,再到新中国建立初期艰苦卓绝的秘密战线斗争虽然学的不少,读的算多,但是,还是会出现这样那么样的一些问题、瑕疵,真诚地希望得到高手大侠们的指点,不管如何,江湖的心是热的,态度是认真滴,对待朋友们是诚恳滴……
书接上回
几个人对着照片用心地钻研着。
胶东军区社会部长王克这会儿有劲了。
他臂上缠着白纱,站在乔向文的身后,对着照片瞪大眼睛。
忽地,这兄弟猛叫一声,把两个人吓了一跳。
“你们看,这山顶地方是啥,好像是一座小房子啊,灰白灰白的。”
乔向文忙一看,有一点,再放大镜看看,摇了摇头。
放大镜下,就比较清楚一点了。
那是一排整齐的松树,朝阳的一面,阳光下有点泛白,而已。
王克有点泄气,耸耸肩,掏出香烟,一人给了一支。
白兵和他两人,靠着窗户,晒着太阳,一人一支烟,腾云驾雾。
乔向文没顾上抽,他的心思都在照片上。
五个人,他一个个端详,研究。
前面那两个中年人,必定是日本人,脸型,头发,眼神,那种内涵和优越感,和普通的军人完全不同,应该就是李洪铭说的三木的国内同学吧,著名的地矿专家。后面几个年轻人,一看就是保镖一类的,身强力壮。
身后满山的松树,看起来一片苍翠,几个人是在山下不远的地方拍摄的,稍微带一点仰拍,所以山底下不太看得清楚。
他用放大镜一点点扫过。
松树,松树,还是松树。
蓦地,镜子停住了,目光定住了。
这是几乎可以忽略的一小片空地,在那么大的松柏之中,在那么开阔的山势之中,几乎可以省略不计。
可是,一流的特工,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往往能发现之所未发。
稀疏平常中,发现问题,这可能也是秘密工作人员的一种素养吧。
这倒不是夸乔向文,这张照片他一直随身携带,反复端详。
正常情况,看照片,自然首先看人,看人的体貌特征。
刚才王克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这五个人一时间很难找到,可是这山是死的啊,如果能在这山上找到一点点小特征,也可以突破啊。
白兵和王克,几乎同时看到了他的神色。
白兵熟悉他这个神情。
这是柳暗花明的那种欣喜,这是冲出绝境的那种愉悦。
他冲着凑过来的两个人,手指点住了那个小空隙地带。
王克,瞧瞧,傻傻地摇头。
白兵反复看看,没懂。
连日来的烦恼一扫而光,乔向文喊来通信员小马,立即通知社会部全体人员和侦察连排长以上干部马上前来,就在他的办公室,领取任务。
安排好这些,他这才道出了一切。
山坡上的一小段空隙,一般人会想到啥呢?
砍伐?
树木矮小?
还是其他?
乔向文端详了半天,得出的结论却不是这个。
虽然是黑白照片,但生活在鲁南山区,自小喜欢观察自然事物的他,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了一个结论。
山火!!
过火面积虽然很小,但山火过后的痕迹与一般的砍伐,有着明显的不同。
山火,一般都会将草木烧焦,即便扑灭得快,也会对树木很长一段时间的生长产生影响。
根据眼前照片上的这小处痕迹,大概可以推断,这是去年冬天山火后的纪念品。
冬天风干物燥,是山林火灾最容易发生的季节。
旧社会扑灭火灾比较落后,那会儿,没风力灭火机,没冰弹,更没直升飞机和人工降雨。
靠的,主要是手工扑打。
其实,现在在国内很多地区,也还是这样,拿个铁锹,锄头,用蛮力,效果既不好,又很危险,没办法啊,还记得大兴安岭的大火吗,国家领导人坐着飞机视察,跟下面浴血奋战的各路军警们就一句话,大家辛苦了,中央想办法给你们增援风力灭火机。
穷啊,国外必备的山林灭火器材,我们这里不但配的少,官兵们还舍不得用,那玩意成本很高的。
江湖扯远几句,看看美国人是咋灭掉山林火灾的。
我们叫森林武警,那和我们正写的黄金武警,性质一样,级别一样。美国人也养着一批人,但他们叫森林消防队,他们干活的工具比我们先进多了,风力灭火机那已经很老套,他们不大玩,他们最多的是使用大家伙,一是森林消防车,大功率灭火,二是山林推土机,快速形成火灾隔离带。
火稍微大一点,他们就出动灭火
>>>点击查看《北上南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