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北上南下 > 北上南下目录 >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倾斜的天平(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北上南下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倾斜的天平(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百零七章倾斜的天平

    在与会者诧异的目光中,顾清明饱含感情地报出了答案:

    “这位为了保护两名受伤游击队员不惜牺牲了生命的老人,名叫张淮西,他正是张青山同志的父亲。”

    此言既出,众人一片哗然。

    那么一位壮烈牺牲的**老人。

    那么一个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腐化分子。

    他们竟然是一对父子

    看着大家的表情悄悄发生着改变,由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感动,复归此刻的惊讶,顾清明把从情绪里拉了。

    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一个不表态的表态,让在座的决策者们微微发生着情感天平的倾斜。

    老村长张淮西的故事,在临江当地的几名地下党干部中,都有所耳闻,但对于外来的军管干部门,则都还是第一次听说。

    张青山啊,张青山,犯了那么严重的问题,判你几个死刑,一点都没有问题,可是,老村长在天之灵,又会如何看待呢?

    顾青山讲完了故事,成功地打出了一张情感牌,之后,他不发一言,仿佛又沉浸在了痛苦和难忘的记忆中。

    乔向文明白,没有观点就是观点。顾青山讲故事,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但他选择表达的方式,却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转瞬间,让原本坚决喊杀的同志,现出了犹豫之色。

    这种攻心,远远比几句党章规定和领导讲话,更有杀伤力

    李作人也意识到了这股微妙的变化,心里不禁暗暗佩服顾清明的老谋深算。

    姜,毕竟还是老的辣啊。

    当他侧过脸来,看着乔向文时,他,此刻乔向文的发言,无疑将考验着他的**智慧。

    在故事听到一半的时候,作为张青山案件的执行者,乔向文已经听出了顾青山的态度。

    当然,也可以说,这名地下临江市委书记还没开口,乔向文就已经隐隐琢磨出了他的观点。

    顾青山长期领导着临江地下党组织,在本土干部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张青山作为一名解放前的老党员,他与顾清明的关系绝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那么简单,正如顾青山所言,老村长与他就极为熟悉,老村长的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后,自然也就受到了顾青山的格外照顾。

    没想到的只是,顾青山的以如此独特的方式,成功地为犯下如此重罪的张青山赢得了不少感情分。

    张青山被执行逮捕后,曾经大言不惭地说,无论抓他还是杀他,都会大大减低党的威信,因为他父亲两人的表现,早已在临江很多人的心中扎根,而如果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他必然痛改前非。

    他想了一想,看着会议桌旁的两排人,不管临江本土干部,还是解放前后新来的干部,都把目光看着呢。

    无论是作为临江公安部门的最高指挥者,还是临江军管会分管案件的副主任,他对这起案件的表态,无疑要比刚才与会者的讨论,更具权威性。

    “同志们,张青山案件目前已经引起了全市上下的高度关注,对于这么一个犯下严重问题的干部,我们究竟该以样的态度,来给他本人,给全市人民有一个交代,这必将对未来临江的反**工作,对党的队伍建设,产生不可限量的影响。”

    发言之前,他已经反复进行了权衡。

    四名临江本土的干部,无一例外地不主张对张青山施以极刑。

    六名军队干部和外来干部,则齐刷刷地要求判处死刑。

    他,这绝不仅仅是投票多少的问题。

    “四项罪名,目前都已经查证,张青山在前天早晨逮捕之后,直到昨天才全部交代了的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一开始,他的态度是极其不配合的,当然,我们也能理解,除了破罐子破摔心理,他也有一些居功自傲的心理,给我们的公安同志讲了很多他的**经历,我也是看了审讯材料,才,他在39年就参加了**,先后多次组织过针对日伪的工人罢工和学生游行,可以说,在临江的地下党组织里,他是立下不少功劳的,对这么一个**的功臣,如果处以极刑,会不会像刚才有人提到的,会严重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在社会上给党组织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不瞒大家说,我也有这种担心。”

    那会儿,新中国尚未成立,还没有形成一套全国普及的法律体系,可以说,对张青山这起案件的处理,确实难度极大:

    原因之一,无法可依,当时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以依据,也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参照。之前的**惩治**,那都是在土改、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居于一隅,在的一小块根据地公布一个文件,可是各地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也不一样,江湖前文写的,东北西北华北三地对贪污犯判处死刑的标准就大相径庭。

    原因之二,张青山不是普通党员,作为一名长期在临江从事地下工作的党员干部,他为**做过贡献,他的父亲也因为**而牺牲,他在临江的党员中曾经具有比较好的口碑。

    原因之三,临江解放不久,先后经过
>>>点击查看《北上南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