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不少边臣子弟进来。
比如说,河东的折家、熙河的姚家、王家,甚至是包家,都有人被选中来到京城参与閤门试。
当然了,閤门试的主力,从来都是诸在京外戚、勋臣弟子。
今年也不例外,参与閤门试的三十多人里,有超过二十人是在京外戚、勋臣的弟子。
这很正常!
因为閤门试的规则,就是选年轻、有为之武臣,以充国家武臣后备。
而年轻、有为的标准怎么评?
自然是一看年龄,二看资序了。
这谁能比得过,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衙内?
人家还在襁褓里,就已经有官身了!
许多人起点就是其他人的终点!
等到考核结束,今年中选閤门试的名单也出炉了。
三十余人参选,最终十人获选。
而在这十个人里有八个是衙内!
且这些人,一天兵都没有带过!一次战场也没有上过!
赵煦看到名单时,整个人都沉默了。
他全程观摩了閤门试的过程,自然知道,这个结果是绝对公平公正的。
但,规则就是如此。
大宋閤门试,并不比什么兵法、韬略,也不拼什么战法、战术、带兵。
比的,是最简单的,也最基础的东西——射箭和武艺。
其中射术占的比例很大!
在宫里面打固定靶……这不就是贵族运动吗?
这样一来,苦哈哈出身的边塞小武臣,如何是在汴京城里养尊处优,日夜操练自己的射术的勋贵外戚们的对手?
这就叫在规则内的公平!
是不是很眼熟?
眼熟就对了!
就是,通过这种办法选拔出来的閤门武臣,基本上都上不得战场。
赵煦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只能是先适应着,等将来改。
当然,在改的过程中,他也可以利用皇帝的特权,绕过閤门试的程序,直接塞人进来。
閤门试的第二天,三月庚申(初八)。
赵煦在两宫簇拥下,于崇政殿上,接见了今年新除的中枢官员。
在这些人里,有三个人是比较惹人眼的。
新除中书舍人刘攽、新除左谏议大夫梁焘、还有就是新除工部郎中、权管勾元祐浑运局公事韩公廉。
刘攽,当年资治通鉴书局中,负责汉史部分的史学家。
同时,也是大宋有名的笑话大王、谐音梗狂魔。
被他开过玩笑的人,包括但不限于王安石、章惇、沈括、孙觉、蔡确、李常等等……
其中不少人曾被他的玩笑搞破防。
此人性格,颇与苏轼相似。
都是大嘴巴,都是不在乎得罪人,只管自己念头通达的主。
至于梁焘?
这是旧党的激进派,如同刘挚一般的人物。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车盖亭诗案之所以闹到那般田地,多亏了此人在朝中上跳下蹿,煽风点火。
所以,他最后的下场也是很惨的——被贬死于岭南。
赵煦本来想阻拦他的任命,但后来想想放弃了。
因为有些事情啊,还真的只能指望这些激进派去做。
……
赵煦在忙着接见大臣的时候。
数千里外的狄道上,出现了一支简单的队伍。
王大斧老远就注意到了这支队伍。
因为他发现,这支外地来的队伍,似乎对狄道上的一切都很好奇。
总是这里看看,哪里瞧瞧,根本不像一般的行商、旅人。
反倒是像探子、细作。
可问题是……
有这么明目张胆,光明正大的探子、细作吗?
王大斧挠了挠头。
“郭贵!”他扭头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郭贵吩咐:“且去问问,看看那些人到底是哪里来的?”
“为何在我狄道上四处张望,到处打探!”
“诺!”郭贵领命一声,旋即拍马上前。
……
包绶牵着马,走在这条古老的狄道上。
如今是早春时间,狄道两侧的土地,已栽满了作物,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
渭河的潺潺流水,在耳畔响动。
河畔上,高大的水车,缓缓转动着,将水从渭河中汲取上来,灌入那一条条沟渠。
数不清的农夫,在广袤的原野上劳作着。
远方还能看到炊烟袅袅,从那田间地头的屋舍中升起。
这熙州,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
这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地广人稀的特点。
相反,人口颇为稠密,甚至已不输永兴军、秦凤路。
在基础水利设施,特别是水车、沟渠、灌溉系统上,甚至已
>>>点击查看《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