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37章 赵二:兄长,你看见了吗?赵大:我看见了。(第3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章节目录 第237章 赵二:兄长,你看见了吗?赵大:我看见了。(第3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可能。”

    听到这里,赵大一懵,东路主力军崩溃?!

    刚欲开口问,季伯鹰声音再起,将其打断。

    “东路军之败,核心在于曹彬镇不住麾下将领。”

    “曹彬在众将急功催促之下,贸然突进,接连两次拉长己方战线,最后皆因粮草问题,折回返跑,给辽军创造了绝佳战机。”

    简单来描述一下曹彬所率东路军失败崩溃的整个全过程。

    第一次,宋军猛突,辽军狂退,等到宋军在急追之下战线拉长,辽军绕后突袭宋军粮道,没有粮草接济的宋军被迫快速回撤雄州,回撤过程中被辽军当成狗一样穷追猛打了一顿,这是第一次折返。

    第二次,宋军莫名头铁,未做修整,更是全然不顾粮草问题,只携带短期粮草继续猛突,辽军再一次狂退,同样的戏码接连上演了两次,等到宋军随身携带的口粮都吃完了,宋军被迫再一次折回,而这一次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得到了后方援军补充的辽军全线出击,在辽军的疯狂追击之下,兵疲马乏的宋军终于在岐沟关彻底崩溃,随着身为主力的东路军崩溃,就此宣告北伐失败。

    这个事看起来简单,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实在是很蹊跷。

    “曹彬镇不住麾下将领?!”

    赵大听的一愣一愣,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话,说出来谁信?!

    曹彬是何许人也?

    自幼出身武将之家,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这般显赫身世之下,生性却是仁敬和厚,不以等第威势自异于人,在大宋统一南北的过程中,一人灭两国,被后世誉为大宋第一良将。

    在太祖时代就已经是枢密使这等军方第一高官,绝对的军方第一大佬。

    从战功、从经验、从资历、从官阶,说曹彬镇不住麾下将领,着实是有点讲不通。

    当年宋灭后蜀之际,赵大说过只要蜀地之土地,其他统统都不要,由此引得入蜀诸军疯抢,唯有曹彬所辖之军,军纪严明,不动蜀中百姓分毫。

    一个这般重视军纪,能把部队带成这样与民秋毫无犯的统帅,你说他压不住麾下将领?

    而且。

    曹彬这个人行军素来稳重谨慎,明知道与他对刚的是辽国第一战神耶律休哥,自当更加谨而慎之,怎么还敢闭着眼睛猛冲?他曹彬莫不是脑子缺根筋的大傻子?

    另外还有一个事,也很值得令人玩味。

    宋军二次北伐结束之后,在赵二的移民圣旨及其西路军监军的一番迷之操作之下,杨无敌身死,潘美作为西路军主帅,自然受连带责任,直接被连降了三级,并且就此彻底被赵二排除在了中枢核心之外。

    然而崩溃了的东路军主帅,名义上导致二次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鲁国公曹彬,仅仅只是被赵二不痛不痒的降了两级,并且在几个月后又火速升了回来,同时还加了封赏。

    这套路,就问你像不像给大哥背锅,进号子蹲了几个月的小弟。

    而曹彬这个人,还有着一个很著名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听话,坚决贯彻执行来自于领导的任何指示,并且不管自己觉得这个指示是对是错。

    宋太祖赵大就曾言: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

    这个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只要是皇帝下的令,不管是什么,曹彬都一应照办。

    既如此,不妨大胆做一个假设。

    二次北伐,宋军三路齐发,负责打掩护的西路军和中路军都干的风风火火,捷报频频。

    这些捷报被源源不断传回开封,送到了赵二的办公御案之上,每到一封捷报,就让赵二肾上腺素飙升一个档位,自信心直接爆棚。

    可是赵二看到这些中路和西路的大胜捷报,翻来覆去的等,作为东路的主力却是迟迟没有动静,自信心爆棚的赵二,忍不住了。

    所以高粱河车神选择亲自出手了,微操大法之下,大手一挥,一道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曹彬的东路军中。

    曹彬一看,既然老板都下旨让自己上,那还管什么战机不战机,眼睛一闭,上就完了。

    打输了顶多给老板背锅,抗旨可是要全家玩完的。

    而等到东路军第一次折返回雄州之后,车神的下一道催促圣旨又到了,曹彬只能是硬着头皮又继续上了。

    一个打了几十年仗的统帅,绝不可能在这种常识问题了上连续错两次,除非脑残。

    至于史书是怎么写的这一段。

    比如太宗告诫诸将‘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比如太宗传旨给曹彬,命其不得向前进军之类,用以彰显太宗皇帝虽然身处京师,但依旧时刻掌控全局,北伐失败属实是这些将领不听太宗英明号令所致,坚决维护了太宗皇帝在历史上伟岸光辉的正面形象。

    但是从高粱河车神在第一次北伐战场的综合表现来看,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他能说的话。

    而且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人总是缺什么,补什么。

    比如朱老四给自己补了个亲娘,李
>>>点击查看《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