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人没有特权了。”
京城的酒楼。
一名穿着长衫者在酒桌上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吓得周围的同伴脸色都变了。
“慎言。”
有人小声的提醒道。
锦衣卫还在街道上抓人呢,谁也不知道事情会闹到多大,但是没有人想要成为被牵连者。
“自古以来,我中华文明之盛,就是因为重视读书人,如今朝廷不重视读书人,才是掘我中华文明之根基。”
至今并没有杀人。
皇太孙殿下入京以来,虽然规矩严苛,但从来不用重刑,给了人们一种宽仁的感觉。
甚至有人说皇太孙殿下是三代,生于高门大院,不像其祖来自民间,所以颇具人性。
如此的言论都能诞生,其心可诛。
也是不杀人的后果。
只要把不满的人都杀了,就不会有各式各样的不满言论。
皇太孙曾经说过,他要内圣外王,这句话从北平传到北方,然后随着他南下,又传到了南方。
人们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并不会就因此感恩戴德,反而让人们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
“谬论。”
隔壁桌的人听到他们的交谈,忍不住反驳道。
“哦?不知兄台有何高见?”
“皇太孙不但没有不重视读书人,反而比任何时期都要重视读书人。”
那人举着酒杯,非常的客气。
反对是反对,但是在礼仪上,他显得很君子之风,众人见状,感受其风度,也纷纷还礼。
“虽然取消了秀才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之优待,但是建立了新式学校,提供伙食和免费的衣物。”
“哈。”
最开始的读书人嘲笑道:“生员由当地衙门提供津贴和生活日用,并不是新式学校才有的待遇。”
那人笑道:“朝廷改革了吏员制度,给了生员们更多的机会,可以去考公成为吏员,吏员也能升为官员,可以继续参加科举。”
“并且朝廷也在逐步取消,或者渐少公差的摊牌,改由招募制等方式。”
双方围绕如今对读书人的待遇是增加了,还是减弱了产生了争论。
“更有学者。”
“只要通过科技部的考核,符合了最初的门槛,就能成为一级学者,领取人才津贴,与政治豁免权等。”
“每级的考核都有,对应的人才津贴和话语权也不同。”
那人说到了关键。
以前官员储备人才最受重视,而现在技术人才最受重视,正是后世作家当年明月所言,任何争斗的本质无非是权利之争。
学者类型的读书人最优待,然后才是读书人。
最开始的读书人科举能力不太行,数次参与科举未中,如今权利又削弱了,如何能满意。
在他们争论的时候,大明的学者的确越来越多。
朱高炽监国的第三个年头,洪武三十三年春,科技司升格为科技部,其内部司务司除了负责本部的公务,更有保障学者政治特权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司务司的权利,专门为此诞生的部门,想要获得权利,功绩就是保护学者们的特权。
向科技部申请学者考核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并不比科举的热情少,正如古人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一件事情有了大的利益,人们必然蜂拥而至。
“做官不如做学者。”
工部的官员感叹道,太子殿下回来后,要求抄家灭族,一个都不要放过。
吓得朝廷的官员们瑟瑟发抖。
官员们人情往来,谁也不敢保证没有和犯案的人没有过往来,有了往来就有了被牵连的可能。
锦衣卫查了半年,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要把图谋谋害圣人的歹人一网打尽。
牢狱里关了不下千人,大概都要被杀头了。
这位工部官员试探着去科技部考核,提出了几条疑问。
提出疑问可不是小事情。
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关于物流数值概念的人,竟然真的获得了通过,成为了一级学者。
“根据对郑国渠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提问,引水和渠道关系的关联性。”
“郑国渠中,沉沙地与滤泥坎等技术方面的原理公式。”
“引水口与闸门出水口的进出水公式。”
……
技术报——数学刊上的新问题,引发了数学家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没有人想到,工部右侍郎张昺提出的数学难题,难住了数学家们。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数学,应当是数理学中理的方面,结合物流数值概念,可以称之为物理学。”
数学刊上的交流篇幅,一个个的数学家们发表着他们的见解。
众人集思广益。
“根据度数概念
>>>点击查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