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5章 奥康奈尔的抉择(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章节目录 第25章 奥康奈尔的抉择(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当时英国殖民部门的保密工作不能说很差,只能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弗兰茨想要让奥康奈尔撞破英国人的阴谋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英国殖民部的官员也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阴谋,而是一项可以多方受益的工作,只不过有那么一点点不道德而已。

    不过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可能相同。

    最要命的是那些被奥康奈尔救下的女孩们并不感谢他,相反还觉得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断送了她们的幸福。

    奥康奈尔倒是并不生气,但他很清楚虽然阻止了这一次,这一种阴谋,但只要那些无法养活自己的难民继续呆在英国,遭到算计成为英国人富裕生活的薪柴是早晚的事儿。

    他开始重新考虑奥地利人的建议,一片干活就能填饱肚子的土地,一片没有宗教歧视的土地,一片去留自由的新土地。

    爱尔兰人天主教徒的身份让他们备受歧视,所以当时对于这点看得非常重。

    于是乎丹尼尔·奥康奈尔开始联系他所能联系上的所有人,移民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此时他能想到的唯一选择。

    此时的美国依然处于一个地广人稀的状态,它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来充实自己的土地。

    实际上这已经成了制约美国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它不惜用高价从北德意志地区挖人。

    美国许诺的不只是高薪、还有土地、自由和平等(当时德意志地区主要是君主制),不过对于爱尔兰人的移民政策就没那么好了,后者必须自己想办法找工作、找食吃,甚至连一张船票都不愿意付。

    这背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德意志移民通常来说都有技术傍身,整体素质较高自然目标和期待就更高;而爱尔兰移民通常都是真正地一穷二白,没上过学,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

    第二,美国人挖的主要是北德意志新教徒,而爱尔兰移民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徒,西方世界经历过数次宗教战争,美国人自然不想悲剧重演。

    而且在美利坚这片土地上,所谓的宗教自由从来就不存在,起初美国人用来驱逐印第安人的理由就是驱逐异教徒,只不过后来经过美化之后变成了为了全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必要之恶。

    爱尔兰人同样在美国遭受歧视,他们是贫穷、懒惰、肮脏、暴力、罪恶、酗酒、迷信(指天主教)的代名词。

    在中东民族再度崛起之前,美国人眼中的世界头号恐怖分子一直是来自绿宝石岛的爱尔兰人。

    很多名人都声称“爱尔兰人的皮肤是白的,但里面却是黑的。”

    当时爱尔兰人在美国与黑的和黄的是同等待遇,甚至不少爱尔兰人十分羡慕黑奴们的田园生活。

    美利坚的工厂沿袭的是英国的制度,每日16-18小时,完全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如果利润能超过煤气灯的钱,那么就会加班。

    不过由于此时美国工业不景气,大多数工厂还是在16小时制运转。

    其实从饥荒爆发之前就有爱尔兰人开始移民美国,但奥康奈尔并不会推荐人们去那里。

    一是因为当时他对英国政府还抱有希望,二是因为他清楚爱尔兰人在美国的遭遇。

    一是因为当时他对英国政府还抱有希望,二是因为他清楚爱尔兰人在美国的遭遇。

    直到其死前才对天高呼“渡海!渡海!渡海!”

    现在弗兰茨给了他一个新的选择,虽说爱尔兰人大多不懂德语,但是奥地利帝国不会说德语的人可多了,而这个国家已经存在了近千年,所以算不上太大的问题。

    其次便是哈布斯堡家族仁慈的名声,这对此时的爱尔兰人很重要,毕竟这可以保证他们不受虐待或是直接成为奴隶。

    第三,弗兰茨亲自出面给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条件,奥地利殖民地的土地任其开垦,期间会为他们提供必要农具、种子、食物、牲畜(如果有)、住宿、医疗、教育和安全保障。

    按每个家庭成年且有劳动力的男性计算,平均能开垦五十亩土地则一年不用交税,平均一百亩则三年不用交税,平均一百五十亩则五年不用交税。

    考虑到这个时代爱尔兰人通常都是大家庭,一家有十几口人是常态,有四五个成年男性劳动力就是600-700亩农田,若是在东方已经能算是个地主了。

    同时去留自由,只要付清路费就可以。去奥地利本土则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艺、考核、审查.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讲德语,总之要求肯定是要比殖民地高的,毕竟弗兰茨还要考虑到国内的压力,虽然有教会当挡箭牌,但是真弄来一堆老弱病残恐怕会被批判滥施恩惠。

    万一弄过来一堆黑帮和流氓,那怕是要直接成为内战的导火索。

    最后奥地利教会的贡献以及诚意,劳舍尔大主教的爱尔兰之行已经传遍了英国。

    这对于英国圣公会来说简直就是挑衅,但很可惜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影响力,约翰·罗素可没有心情再因为这群神棍继续和奥地利耗下去了。


>>>点击查看《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