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选择的是哪一家?”李浩楠眼神一亮,问道。
作为跟着陈志文从头开始创业的元老之一,他可是看着公司一步一步的壮大,如今的整个集团,在几个主要领域都有了非常高的地位,美的成为了全球最出名的电子公司之一,红牛在饮料行业虽然排不到前十,但核心业务能量饮料,一直保持着全球霸主的地位,其在食品及碳酸饮料等领域虽然还很一般,但也都是发展迅速的,每年的销售额也在以50%的速度在增长,任何一个小业务分出去,在香港都会是一家规模中型以上的公司。
和黄、九龙仓则是成为了香港最大地产公司之二,星河贸易更是全亚洲最大的贸易公司,整个香港大量的小工厂都依赖星河贸易,至于老板在美国那边的产业,就更成功了,好市多都已经与沃尔玛齐平,被成为全球零售行业的奇迹了。
多个领域的成功,带来了大量的利润与现金流,就算目前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红牛,现金流都非常的大,集团内部,早就有声音,认为应该做自己的银行了。
当然,银行也是受银行法限制的,自家的银行与自己的其他公司甚至持股超过一定比例的公司做生意时都会有着很强的限制,部分地区国家的法律就是直接禁止,香港也差不多,不过,就算不能直接做生意,间接的也有很多。
“我准备收购香港海外信托银行。”陈志文说道。自己缺个属于自己的银行,他自然也知道,倒不是自己的其他产业需要资金,而是有了一家银行,就可以更容易的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在很多领域既可以获利,又可以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香港的地产市场,接下来的地产危机,必然一大堆华资地产公司陷入困境,这些都是未来潜力十足的公司,创始人们也很有能力,这种情况下,陈志文就算能救,也不可能以收购的形式来操作,入股自然是最佳选择,但当对方市值大跌时,入股的比例又不可能太大,那就提供不了太多资金,这种情况下,有个银行就是不错的选择,以银行储户们的资金,来带给这些自己入股且未来有潜力的公司,要不然,自己用自己的钱来借给对方,他就太亏了。
而85年后,地产市场又会进入连续12年的牛市,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规模庞大的和黄与九龙仓也不可能吞下太多比例的市场,再说,光是香港的写字楼商场,就够两家公司折腾的了,住宅这一块,和黄九龙仓也未必会有太多精力资源去参与,毕竟,谁也不可能什么项目都要做到最强。
但如果有个银行,在知道未来地产市场的情况下,就可以全力借贷,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一来,谁做地产项目,都可以让银行从其中分一杯羹。
再一个就是未来内地的大型投资项目,这里面需要的资金是天量的,也需要大量海外贷款,不过这对银行的规模有很大要求,目前的香港,除了汇丰,其他银行显然没这个能力,但未来是可以发展的。
“海洋信托?这的确是个不错的目标,香港第三大本土银行,而且其创始人张明添今年2去世,现在其内部管理层也是乱的一团糟。”李浩楠点点头说道。
香港目前的银行数量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比较小型的,可能在香港也只有几个门店,存款规模也就在几亿或者十几亿的程度。而大一点的可能几十亿,第二梯次的,大概100多亿港元,最后最高就是汇丰这种级别了。
海信银行正是第二梯次,存款规模仅次于汇丰与恒生,约有120亿港元左右,是香港的第三大本土银行,不过这个排名仅在本土银行内有效,外资银行在香港的分部并不在统计中,如渣打银行,而且海信的第三与恒生的第二差距可能有点大,但这不妨碍它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家的目标。
“对,不过张明添的去世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海信银行一直在隐瞒一个巨额亏损,差不多有6000万美元,这里,是我知道的消息,不过我也没有证据,这就需要你去调查了。”陈志文说完,递过去了一张文件纸。
香港的诸多银行,特别是华资,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多灾多难,从5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发生过数起银行金融挤兑事件,每一次都造成数家银行的倒闭。
如十几年前,从61年至65年的挤兑事件,就导致了数家规模中等的金铺、财务公司及银行破产,连当时最大的华商银行恒生银行也遭到挤兑,最终不得已之下,被汇丰收购,不过据说这件事的背后,本身就是汇丰推动。
60年代末,港府被几次差点引发金融海啸的挤兑风波给吓着了,吸取教训后,便模仿西方银行法成熟的国家制定了一些规定,这让香港的银行在后面十年相对来说,要安分很多。
然而,从75-81年的地产牛市,让所有人从这个泡沫中获取了太多的利益,各家银行,为了多赚点利润,讨好当时反而强势的地产公司,都开始对各种风险控制制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无论多大的风险,只要地产市场一直往上涨,那银行的贷款必然会是安全无恙。
陈松青的佳宁集团就是利用这个
>>>点击查看《重生之实业巨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