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380章 让我们送他们,门都没有
------------
第380章让我们送他们,门都没有
第380章让我们送他们,门都没有
但是他们的行动虽然对大清朝庭触动不大,但是也让那些“保守派”的人,对他们产生了警惕,朝堂上两派的争斗不断地加据,他们原来在朝中的领袖人物就是翁同和,但是现在觉得翁师父已经臭了,他们也就不打算再打他的旗号了。
但是由于翁师父在光绪皇上的面前还是有用的,他们也一时不能完全的把翁师父给甩开了,这一次他们派出梁启超和谭嗣同,到东北去摸李振华的底,但是李振华由于没有明确的表态,让他们对李振华失去了信心,他们觉得李振华是保守派一边的,尽管他的许多作法是洋务派的,他无非也就是在为旧制度效力,康有为也就对他不抱什么幻想了。
不过康有为们也不想想,你们所提出来的那些什么维新变法的主张,人家李振华早就已经在进行了,只不过李振华是在办实事,而是在口头上向光绪皇上在进行建议,而他们这些建议者却还看不上这些真正干事的,却被他们说成了保守派。
到了四月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在北京成立了“保国会”为维新变法作了直接的准备。公车上书没有什么效果,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又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逐步形成了。
光绪皇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实际上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光绪面对世界上列强瓜分的危险,对内大权不在自己这个皇上的手中,面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在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实际的权力,让他进行朝政的改革。
此时的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是支持的,他对光绪皇上有一些谈话可以证实: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素怕慈禧太后,待到慈禧太后坦露心迹,抑郁顿释,也就在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起来,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
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实际上的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进行维新变法。
北京城里的“书生”们在闹腾,就先不说了,这边俄罗斯的谈判代表洛巴诺夫和维特也到了天津,汇合了俄罗斯驻华公使喀西尼,他们一了解才知道,原来那位李振华还在东北呢,依他们的意思就是要在北京进行谈判,但是喀西尼告诉他们,大清帝国早就有了话了,和谁谈也没用,只有和李振华一人谈才行的。
到了天津的直隶总督衙门见了荣禄,荣禄倒是很客气,把他们迎进了大堂,但是一提到谈判的地点问题,荣禄马上就说了,此事朝庭早就有了旨意,让俄罗斯的使臣到奉天去和李振华将军去谈判,俄罗斯的外交大臣洛巴诺夫马上就说了,谈判应该在大清国的首都北京进行谈判,为什么要到奉天去谈呢?
荣禄也是个有见识的官员,马上就对他们说道:“要是我说呢,就是应该在奉天谈判,一是战争是在那里打的,二来嘛,你们不应该就机会去看一下你们的那些战俘吗,你们的西伯利亚总督阿历克谢耶夫上将,可是很想念你们的呀。”
说完荣禄举起了手中的茶杯,站在一边的戈什哈,马上在一边大声地喊道:“送客”几个戈什哈马上走上前来对他们客气地把手一伸,把他们请了出去。
几个人出来以后,只好决定到奉天去,就是不在那里谈判,也得到那里去,因为沙皇早就说了,让他们一定要见到阿历克谢耶夫总督的,现在倒是省事了,只是去奉天就可以把事情全部解决,省了去北京了,要说这些中国人可是很会办事的。
维特说道:“用中国人的话说这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四十年前我们的远东总督,穆拉维约夫上将就曾经对中国人说过:‘中国人要想解决边境问题,就只能是让他们找我,找别人没用的’,现在我们也在走这条路啊。”
虽然京奉铁路已经开通了,但是由于现在的火车只是在试运行,根本就没有人给他们安排火车,他们只好让人到市面上去顾车马,然而一听说是俄罗斯人要租借车马,那些天津卫的老乡们就火了:“嘛玩,让我们送他们去奉天?门都没有。”
“我说天津卫的老少爷们,谁要是送俄国老毛子去奉天
>>>点击查看《晚清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