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渐渐降临,涿郡的烽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
夏商站在城墙上,目光远眺,他知道,这一场关乎命运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旦日一早,夏商便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朝涿郡驶去。
与他同行的还有苏小小跟翠娥。
出了渔州城门,一路上,哀鸿遍地,横尸遍野。
马车内。
翠娥轻轻揉捏着夏商的肩膀,她眨着忽闪忽闪的眼睛看着夏商,幽幽开口:
“公子,那些家长真是狠心,竟然将子女拿上街市去售卖?”
她自幼生活在皇宫中,虽然不算富裕,但也从未体验过真正的饥荒。
夏商叹了一口气,解释道:
“翠娥,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
有人天生富足,无忧生活;
有人却生于贫瘠,温饱难求。
现如今正值灾年,加之叛乱四起,百姓生活雪上加霜,那些人并不是狠心,而是生活所迫,无奈之
举。”
翠娥听后默然无语。
她自幼生活在深宫中,每天的生活就是服侍皇上妃子,她无法想象这个世界竟然会有如此残酷的一
面。
苏小小躺在夏商怀中,不知想到什么,她泪眼婆娑:
“相公,如今饿浮遍地,朝廷却吝啬仓储不肯开仓救济,若不解决根本,流民极易集结,即便此次
能击败郝孝德,仍有淮孝德、黑孝德等无数乱贼。”
闻言,夏商皱起了眉头。
夏武帝在位期间劝课农桑,设立了大量“义仓"。
本意是在丰收之年将多余的粮食存入,以备灾年之需。
然而到了夏惠帝继位,将"义仓"改为“官仓"。
在此之前,义仓内的粮食主要通过大夏居民自愿筹集而来,坚持"劝课"原则,即根据家庭贫富状
况自愿捐助。
但惠帝李弘登基后,仓库贮存的粮食不再依赖居民的自愿捐助,而是变成了按户定额征税的形式。
义仓从最初的民间自发管理、自愿筹集资源的互助自救形式,逐渐演变为官方管理的、具有强制性
的官仓形式。
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现在却变成了百姓头顶的负担。
更为糟糕的是,如今三王作乱,惠帝为了使朝廷禁军粮草无虞,下令封闭各郡官仓,禁止开仓救济
饥民,开仓放粮需有夏惠帝的敕命。
夏商将哭的不成人样的苏小小紧紧接在怀中,他沉声道:
“娘子放心,我已派人向惠帝送去奏章,请求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同时,我也会将马邑制酒所得利润购买粮食,发放灾民,以解燃眉之急。”
苏小小听后,泪眼朦胧地看着夏商,她知道,他没有看错男人。
马车在荒凉的道路上缓缓前行。
突然,夏商听到一声大吼: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从此地过,留下买路财。”
夏商猛地掀开窗帘,只见前方一群手持兵器的山贼挡住了去路,人数约有数万众。
夏商深吸了一口气,他放下窗帘,对苏小小和翠娥说:
“你们待在马车里,不要出来。”
赵破阵大喊道:
“几个毛贼也敢拦你爷爷的去路,全军列队,准备迎战。"
气氛剑拔弩张。
夏商行至队伍前方,他朝那匪首作了一揖道:
“好汉何名?为何要拦我去路?"
那山贼首领也装模作样朝夏商作了一揖,回应道:
“吾名李易,在此地落草为寇已有数年。
我等本也是良民,奈何朝廷贪腐,赋税繁重,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我等不得已才落草为寇,以此谋生。
今日见大人车马雄壮,定是有钱之人,只求大人慷慨解囊,赏些财物,以解我等燃眉之急。”
夏商笑了笑,应道:
“我这粮草一为郡军所需,二为救济灾民所用,恐怕不能给诸位,可还有其他方法来解决此事?”
李易反复打量着夏商,见他文质彬彬,似乎是个读书人,他心生一计。
微微一笑,抱拳道:
“既然大人不愿赏赐财物,那便以文会友,若大人能在对诗中胜过我,我等便放大人过去,若是大
人输了,便留下些财物作为过路费,如何?"
夏商兵强马壮,李易自知他们虽人数众多,但若以力敌,必会伤亡惨重,能用文解决最好不过。
夏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自信满满。
自己前世作为二十一世纪九八五毕业文科生,文化素养难道会比不过一个小毛贼?
岂料李易也是同样的想法。
他虽是一届匪首,但自幼便
>>>点击查看《一品书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