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孔子(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开始,早期的儒者们从来都不擅长耍嘴皮子,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等诡辩技巧现在又还未成熟,曾申等人能用的,也只有人身攻击和乱扣帽子了,于是历史上几十年后才由孟子首创的“谩骂流辩术”提前出现了。虽然连曾申本人都认为这样做于礼不合,但为了儒家学派的生存,也不得不如此了,当年师祖孔子不也说“事急从权”吗?
这一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墨者辩论中一直都是讲道理的,一下子遇到了蛮不讲理、逮着机会就骂人的对手,别提多难受了,而且在“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模式下,就算辩才再厉害,撑死了也就是个和局,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相对更为政府所偏好的三晋与齐鲁等国就更是如此。而且这个年代的华夏人普遍性情激烈,以辱骂为导火索的打斗厮杀也十分常见,在除秦楚郑宋(秦国中立,楚国、郑国、宋国亲墨。)四国以外的各国政府偏袒下,吃亏的仍然是墨家弟子。好在墨子早就采纳了聂华的建议,将宣教的主要目标定为下层民众,回避了没有意义的缠斗,令墨家思想信众不断增加,相对于儒家的优势仍在缓慢却稳定地扩大。
但这个年代的儒家毕竟也是人才济济,孔子的嫡孙子思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墨家思想致命的死穴,那就是墨子十论中的“尊天”与“事鬼”学说。崇信鬼神是这个年代的主流,墨子提倡“尊天事鬼”本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墨子本身其实不信鬼神,而且也不希望自己的弟子相信鬼神,他宣扬鬼神之说纯粹是对传统的妥协与警示各国君主力行仁政的功利之举,这就形成了主观与客观相背离的尖锐矛盾。纵然是世人尊崇的圣人,在心怀二意的情况下,随意敷衍弄出来的思想学说也必然是漏洞百出,当儒者抓住这个弱点死命攻击后,连一贯讲道理的墨子都不得不以诡辩为自己的学说辩护,长此以往对墨家的发展极为不利。
身为墨子最亲近和看重的弟子,聂华对此早就十分关注,他现在已很清楚,在这个鬼神之说盛行的时代,墨子若公然宣传无神论,墨家的学说倒是变得完美了,可天下恐怕也没几个人敢信奉这种“亵渎神明”的思想了。可是若宣扬有神论,却又与墨家思想“科学”与“理性”的特点不符,也会严重限制墨家弟子的创造性思维,对墨家将来的发展同样不利,也难怪墨子这样的圣人也想不到解决的好办法了,“也许墨家思想真的是太超越时代了......”
“不对,宗教思想固然对科技发展不利,但程度上却有很大差别,西方宗教改革之前,与其后科技发展的速度相差何止十倍?”,聂华突然眼前一亮,登时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以我记忆中的宗教知识,完全可以创出一套比历史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更利于科技发展的教义,而且有了严密的宗教思想,还有利于团结广大的墨门弟子,而不致像历史上那样一分为三......”
夏华当年也曾一度相信那些专家所谓“中国人不信宗教”的结论,但后来改学历史以后却发现事实是历史上几乎每次大规模的起义都有宗教的影子,哪怕是教义漏洞百出的邪教,都能吸引成百万乃至更多的人为此甘心赴死,又怎么能说中国人不信宗教呢?聂华以为,中国大一统之后之所以一直没有一个具有统治性地位的的强势宗教、信教人口比例也一直不高,其实只是因为东方一直都是中国“一超独大”的局面,只要华夏自己不出问题,根本就没有哪个邻国能够威胁到华夏大一统政权,所以宗教势力不可能像西方中世纪的罗马教廷那样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而自重,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宗教势力从来都是不能与世俗政权正面对抗的......
因此,历史上哪怕是佛道这样的“正规”宗教,只要信教人数一多,中国的皇帝们就会感到威胁,而发起一次次的“灭教”行动,宗教能够兴盛起来才怪。这与小国林立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和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但在春秋战国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情况却与后世大不相同,完全有大量传教的可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聂华这个当年的历史研究生来到这个年代之后竟意外得知原来原来华夏也有上帝的,或者说后来的“上帝”一词根本就是翻译时冒用了这个名号,而且其实后世这种宗教信仰也仍有残留的影响,只是老百姓一般称其为“老天爷”或“老天”罢了。
宋人是昔日殷商遗族,因此宋国保存了很多上古时期的文化,墨门总院迁入乐土之前的那几个月,聂华一直都住在宋国,也因此得知上古时期的华夏人曾普遍信奉被称为“昊天上帝”的唯一神,也叫“上帝”、“帝”、“天帝”、“天”、“昊天”,而民间则多称其为“老天”或者“老天爷”......
正因为这样,夏商乃至以后华夏的历代君主才自称为“天子”,商朝代夏也被称为是“天命变革”。但商朝建立以后,商朝的君主为了证明自己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居然硬生生地将他们的祖先帝俊捧到了“上帝”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原本至高无上的“上帝”与一个死掉的凡人等同起来,神秘感与威严顿时荡然无存。而且商朝的历代天子还将很多上古的部落首
>>>点击查看《墨色战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