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正德五十年 > 正德五十年目录 > 第四卷 烽火山东 三零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正德五十年 第四卷 烽火山东 三零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零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嘿嘿,这个好宝贝出现了,兄弟们你们说,该咋办才好尼?)

    小麦的产量一直是个大问题,便是在后世那等科技条件下,深耕作业,肥料充足,保证风调雨顺,一亩地的产量也不过是千多斤而已,而在现在的大名,能产到一石半,也就是二百八十多不到三百斤的地,那就是上等的好地,当初连子宁想要在西门外置办的田庄,那些上好的水浇地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而一般的土地,能够有个二百斤就很了不起了,像是九边地方,一亩地产量甚至还不到百斤。

    而玉米的亩产,在后世能达到一千五六百斤,而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很落后的古代,因着玉米生长周期短等特征,亩产总也在五六百斤上下。

    也就是说,如果把大明朝所有的耕地都换成玉米的话,就相当于大明朝的耕地面积凭空扩大了三倍以上!

    毫无疑问,那样的话,饥荒这种现象,定然就会大大减少。

    大明朝的百姓很能忍耐的,只要是有一口饭吃,就绝对不会造反。

    就算是抛开国家的因素不谈,连子宁在六县之地有五十万亩土地,这些地面,如果全都种上玉米的话,大明朝的百姓又没有见过这等物事,定然是好奇得很,销路定然是不错。

    于国于家,这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众人吃了几口,都是香甜,不停的称赞。

    连子宁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雷神老大人,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

    立花道雪眼睛一眯,哈哈一笑:“可是要讨要这玉米种子?”

    连子宁一看便知道坏了,这老家伙看破了自己的意图,这一次只怕要出血了。

    他点点头,果然就听立花雷神道:“连大人,这交情么,归交情,买卖归买卖,咱们可是要好好谈谈的!”

    连子宁叹口气:“雷神大人,您那儿还有多少玉米?”

    立花雷神比了一个指头:“还有整整一库,怎么着也有个五万斤往上数!”

    “这么多?”

    立花道雪含笑点头。

    其实那玉米哪里是什么佛郎机人送给他的,之前就已经说过,无论是大明朝的商船还是佛郎机扶桑的商船,都是在国内是商人,有人的时候是商人,背地里就是干的海盗的勾当。这些玉米,就是立花家的战船在海上游曳的时候打劫的战利品。这些玉米本来是那个佛郎机人准备贩卖到扶桑赚点儿钱的,却是没想到,被立花道雪老大人给截胡了。

    “开个价儿吧!”连子宁道。

    五万斤玉米,已经足够数千亩地的耕种了,连子宁是必须要拿到不可。

    立花道雪干脆利落道:“把你武毅军那些长枪大戟送我一些。”

    连子宁一听这话,便知道了立花道雪的心思,问道:“大人也想学这长枪大戟的方阵之术?”

    立花道雪点点头:“我看这东西很不错。”

    连子宁心里暗道,我这方阵之术,可不光光是有这些武器就足够的,武器只是最边缘的因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是士卒的训练,纪律的严格,还有方阵的布局等等。

    以扶桑士兵的素质,光是把他们训练的正步走只怕就得个一年半载。

    而且这东西,被人家看了一遍也是瞒不了人的,真要是要模仿的话,要挡也是挡不住的,反倒是不如这么做一个顺水人情。至于那长矛,反正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连子宁便爽快道:“要多少?这玩意儿我们也稀缺的很,雷神大人可,莫要狮子大开口。”

    立花雷神一笑:“不会不会,咱们只要五十根大枪,十根长戟便好。”

    连子宁点头:“成交了!”

    一顿饭也是宾主尽欢。

    ——————分割线——————

    肥前港,五岛氏山城,现在已经改了名字,高高的城楼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连记别院!”

    字是很漂亮的柳体,飘逸潇洒,却是不乏力道,这是连子宁亲手所书。

    五岛氏的家族余孽都被清理干净,但是这里却没有冷清下来,当日血战之后的痕迹已经被清扫干净,琥珀和城瑜奇薇等人还有连家的那些管事什么的就都住了进来,这里安全,地面儿也大,城瑜干脆就把这里当做了连家在扶桑的总部。

    因着他们在这里,陈玉也拍了一个百户所的兵力驻扎进来,以为保护。

    中央的大殿旁边,有一个独立的院落,这院子便是山城的库房,或者正确来说,藏宝阁也行。正面儿坐北朝南一座大殿,这大殿左中右三间,中间三层,很是阔气。

    这大殿和院落中,都有手持大戟的大戟手站岗放哨,防备很是森严。

    大殿中空空荡荡的,只在靠门的地方有着一个桌子,两个管事模样的人坐在后面,他们面前各自放着笔墨纸砚,旁边已经放了一叠写满了字的书稿了。两个人,都是四十来岁,一个又高又瘦,跟个竹竿儿也似,颌下留着
>>>点击查看《正德五十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