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丢掉了彭萨科拉,并不等于守住了第二道防线。
在攻打彭萨科拉之前,中国海军陆战队就根据各方面提供的情报,大致掌握了美军的防御企图,即美军没有打算死守彭萨科拉,而是打算退缩后建立新的防线,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一个彻底毁坏的彭萨科拉留给中国军队。
正是如此,陆战队在进攻之前就准备了足够多的工程兵。
同样的道理,第三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没有参加攻打彭萨科拉的战斗,而是继续向美国腹地推进。
按照顾祝同的安排,第三陆战师向北推进,第五陆战师则向东推进。
在第三十二陆战师攻入彭萨科拉城区的时候,第三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就攻占了贝米内特与布鲁顿之间的阿特莫尔,把战线推进到了离布鲁顿大概只有三十公里的地方,对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构成了巨大威胁。
受此影响,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一直没有离开布鲁顿。
布鲁顿只是一座小城镇,但是是一座有战略价值的小城镇。这就是,从彭萨科拉通往蒙哥马利的铁路就从此通过,而且往北十多公里就是由莫比尔到蒙哥马利的州际公路,因此算地上的交通要地。
当然,关键是铁路。
在攻占布鲁顿之前,中国军队控制的铁路线只能到达阿特莫尔,无法到达彭萨科拉与蒙哥马利,只有攻占布鲁顿,才能获得到达彭萨科拉的铁路,而且也将由此获得攻打蒙哥马利的有利条件。
显然,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部署在布鲁顿,就是要守住铁路线。
五月二十八日,第三陆战师开始向布鲁顿推进,并且在当天下午就跟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打了一场遭遇战。
这场战斗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双方投入的都是装甲侦察兵。
战斗持续到傍晚,在最后一次空中支援开始的时候,第三陆战师停止前进,着手组织夜间的防御部署。
显然,夜晚不太适合陆战队发动进攻。
大部分时候,夜晚属于美军。为了避免遭到轰炸,美军的大部分反击行动、乃至行军都安排在夜间进行。
这个晚上。美军发起了反击。
根据第三陆战师的战报,夜间的战斗打得并不激烈。美军的反击行动大多数时候被支援炮火击溃,只有极少数时候需要前线官兵参加战斗。只是,美军的作战记录截然不同,这是第四十一装甲师全体参与的第一场战斗。在这个晚上,第四十一装甲师几乎全体出动,连部署在布鲁顿的炮兵都参加了战斗。根据美军的战报,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在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里,美军发起了近三十次进攻。战斗进行到清晨六点左右,在反复冲击都没能突破陆战队的防线后,美军主动后撤。
显然,美军的战报里有很大的水分。
不可否认,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确实发起了多次进攻,但是在中国海军陆战队优势炮火的压制下,大多没有威胁。
相反,在反击中,美军损失了大量兵力。
根据第三陆战师的战报。在夜间的战斗中至少毙伤美军三千多人,还击毁了上百辆坦克与装甲车。
五月二十九日清晨,在白天到来的时候,战场主动权再度落到中国军队手里。
与往常一样,航空兵在第一时间赶到,用炸弹与火箭弹替陆战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再度迫使美军后撤。
随后,炮兵开始发威。
在向布鲁顿推进的时候。第三陆战师得到了炮兵的全程掩护与支援,在任何时候都能呼叫炮火支援。
要知道,当时四个陆战师的炮兵有三分之二分配给了第三陆战师。
主要就是。第三陆战师在内陆作战,战场离海岸线数十公里。已经离开了舰炮的有效支援范围,而另外三个陆战师都在沿海地区作战,能够全程得到舰队的掩护与支援,不需要太多的炮兵。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把原本隶属于陆军的两个炮兵师,即参与古巴作战的那两个师拆散增强给了陆战师。这样一来,各个陆战师的炮兵部队都得到了加强,还获得了一些以往没有的重炮。
当然,陆军炮兵的最大特点就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在广袤的大陆战场上,陆军最先开始淘汰在战前装备的火炮,并且首先开始采购各种口径的自行火炮。这种装在坦克、或者装甲车底盘上的火炮具有极强的战术机动性,能够全程伴随装甲部队作战。与之相比,陆战队炮兵的机械化程度低得多。除了在采购新式火炮的时候没有优先权之外,还与陆战队的作战性质有关,即在大部分时候,陆战队炮兵都是部署在海滩上的,不需要伴随进攻部队作战。再说了,陆战队也没有多少装甲部队,因此对炮兵的战术机动性没有太高的要求。
强大的炮兵,赋予了第三陆战师强大的进攻能力。
五月三十日上午,第三陆战师就推进到了布鲁顿郊外。
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没有被击溃,而是边打边退,只是在退到布鲁顿之后,也就无路可退了。
>>>点击查看《帝国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