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工作,彩菊姐并没有急着教叶凡干活,基本都是她在忙,叶凡坐旁边看。
闲的时候,两个人就一起聊天。
彩菊姐是第一批跟着纤达起家的员工,一直看着纤达慢慢从纺织小作坊发展变成现在的样子。刚开始她只是个纺织车间的工人,因为羡慕会计工作清闲,就自学考到了会计证,后来机缘巧合,就真的也成了厂里的会计。
然后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彩菊姐的家就是宁古的,新厂一落成,她就主动申请调到了宁古厂。
大姐对叶凡很是热情,教她业务耐心又周到,还告诉她哪里容易出错,会遇到哪些特殊情况。
这和在集团总部的氛围完全不一样。在集团里,想学到真本事是需要代价的。
给司机们开票是个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儿,跟在集团里摆弄那些报表相比,说不上繁琐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叶凡来了一天就学的差不多了。
只不过她们需要审核司机拿过来的票符不符合开票条件。符合了都好说,一旦不符合,还需要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不符合,怎样才能符合。如果只是单纯的拒绝,或者解释不到位,容易造成矛盾,一言不合就容易吵起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和人打交道,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态度。一旦让那些人觉得你瞧不起他们,或者是有意为难他们,你解释的再好都难以平息他们的怒气。
彩菊姐说上一个和她一起工作的女孩就因为总是跟司机们吵架,被他们投诉到经理那里,最后被调去了流水线。
“这司机里面,说不准哪个就是领导的亲戚,不小心得罪了他们,他们就会跑去告状。”彩菊姐小心的提醒叶凡。
好在叶凡对货车司机并不陌生。因为她的父亲以前就是个货车司机。她看见这些人反而有种天然的亲切。她小时候跟着爸爸跑过长途,她明白司机师傅们长途跑车的辛苦,也知道路上的钱挣的不容易。
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叶凡会耐心的给他们解释。她宁可自己多打个电话或者自己多跑跑路,也不为难他们。遇到不符合标准的票,她会主动告诉他们怎样补救,下回怎么避免,这就少了很多矛盾。
渐渐的大家也都接纳了她这个集团来的大学生。这些货车司机大多出身农村虽然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也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率直且朴实。你对他们的尊重和真诚,很容易就能得到反馈。
有些司机来厂里送货的时候,会主动给叶凡带些饮料或特产。看叶凡不收他们的东西,他们会趁她不注意的时候,直接把东西放她们窗口,然后悄悄离开。等她们发现东西的时候,车已经开出去了,有时候她们连谁给的都弄不清楚。
有叶凡分担工作,大姐也很开心。
大姐的儿子今年高考。为了能让孩子吃的好一点,中午的时候,她都会提前溜回家给儿子做饭。
以前她会贴个电话号码在窗口上,遇到有司机给她打电话,她就再骑着电车赶回厂里。
现在有叶凡在,让她省去了后顾之忧。
叶凡中午通常留在厂里吃饭,真有货车司机赶在中午的时候来了,叶凡也能顶着。
只要早晚上下班的时候能正常签到,只要有人给货车司机开票,这里没人查岗,没人盯着你要报表,没人会忽然跑过来给你塞一些十万火急的工作,更没有人给你画圈让你背锅。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申诉一直无果,但叶凡慢慢从处分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三月到来,天气渐渐暖了起来,叶凡已经熬过了最冷的时候。叶凡明白,短时间内想回总部是没可能了,她得在宁古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每天坐那么久的车来回,太浪费时间。叶凡盘算着,如果能找到心仪的房子搬到城东来,以后她就能多睡会儿了。冬天过去,夏天很快就会跟上,她要赶在天热之前,把住处确定下来。
对于在外漂泊的人来说,住,从来都是头等大事。
叶凡毕业后第一次租房子,是和闺蜜合租的。当时刚毕业,两个人手里的资金有限,只要安全、便宜、交通便利她们就心满意足了。
那个时候,便宜的城中村自然成了她们首选。
在城中村里,面积三、四十平方,有独立卫生间和敞开式的厨房,绝对是这里最抢手的热门房型。如果房间里还刚好有个窗户,那价位就会再贵一点。如果房间里再配上热水器和空调,就已经是顶配了。
叶凡和闺蜜第一次租的房子里就有一个大大的窗子。夜晚的时候通过这个窗子,可以看到城市的霓虹。好心的房东还给她们提供了木床和柜子,在当时已经很难得了。俩人买了基本的炊具,下班以后还可以一起在房间内做饭,小日子过的满满当当。她们在那里一住就是两年。
城中村是城市高速发展的特殊产物,楼房错落,人流密集。这里绝对是打工仔和穷学生的伊甸园,是很多人初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站。
这里面有各种十元能吃饱饭的小馆子和十块钱玩一晚
>>>点击查看《细雨又相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