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和她的应急小组在完成初步的病毒样本采集后,紧急返回SDU总部。途中,他们目睹了隔离措施执行的残酷现实:军事检查站林立,街道空荡,偶尔可见的救护车闪烁着蓝光,疾驰而过,带走那些不幸感染的患者。城市上空,无人机不断巡逻,通过扩音器播放着保持社交距离的警告,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恐惧笼罩。
回到SDU,艾莉森立刻投身于紧张的病毒研究中。实验室里,科学家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空气中弥漫着消毒剂的刺鼻味道和紧张的气氛。艾莉森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试图解析病毒的基因组,寻找其弱点和可能的治疗靶点。
与此同时,全球科研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国共享研究成果,加速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但即便如此,病毒的变异速度超乎想象,每一次看似有效的疗法很快就被病毒的新变种所击败。
“隔离之城”内,居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和医疗物资的供应变得日益紧张,社会秩序开始出现裂痕。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各自的隔离生活,既有相互鼓励的温情时刻,也有因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冲突与不满。在这扬全球危机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暴露无遗。
艾莉森意识到,除了科学研究,社会心理的稳定同样至关重要。她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参与线上讲座和公共论坛,传达科学知识,安抚民众情绪,强调团结与希望的重要性。她坚信,只有人心不散,人类才能共同度过这扬末日般的灾难。
在一次深夜的实验中,艾莉森的团队有了重大突破。他们发现,病毒中的一段外来遗传序列,虽然高度不稳定,却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这一发现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是否可以通过非传统手段,比如电磁疗法,来干扰病毒的复制机制?
这一理论还需进一步验证,但无疑为绝望中的人类带来了一丝曙光。艾莉森和团队立刻着手设计实验,同时将这一发现上报给了SDU高层和全球卫生组织,希望能够尽快得到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我们看到了末日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图景,既有科技与病毒的激烈对抗,也有对人性、社会结构的深刻反思。艾莉森与全球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成为了隔离之城中的一线希望,提醒着人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应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点击查看《宁静前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