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秋水※人家、天魁葬魂皇书友的月票!
要教训倭人,并且不失去大唐的体面,让诸蕃寒心,陈易必须慎之又慎。
这件事他不能事先将目的完全禀告武则天,许多手段只能私下而为。在做事的同时,不断向武则天灌输倭国的可恶,他们的狼子野心,将他们在百济一带所做事的恶果成倍地放大,最终让武则天及大唐朝臣们对倭人起厌,并将他们视为威胁。断绝倭人遣唐使的到来,不让他们学习大唐的先进技术,各种制度是第一步要做的,陈易觉得这一点他必须做到。当然这不是他最终的目的,对于倭国,他的最终愿望就是占领其地,让倭地成为大唐的领土,让这个低贱、野蛮的民族从地球上消失,不让他们在以后的岁月里祸害别人,就把后世的仇恨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来报吧!
如今大唐的国力是倭人根本不能相比的,唐朝时候,汉人的血性尤在,就让当有血性尤在的时候,狠狠地虐一把倭人吧。不过陈易也知道,如今大唐朝廷上对倭人都是轻视的态度,没有人把他们当一回事,更没有人把他们当作威胁,倭人的地位远不如突厥人、高丽人、百济人、吐蕃人。白江村的战役胜的很辉煌,但这一战的辉煌都没让刘仁轨感觉特别的骄傲,刘仁轨在此战中所立的战功也没让其他将领眼红,在所有大唐将领当中,都把击败突厥、吐蕃、高丽人作为他们的荣耀。倭人,他们还不配成为大唐的对手。没有人将他们当作获取军功的对手来看待。
而现在倭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大唐当作天朝上国看待,时不时派遣唐使来朝贡一次,趁朝贡时候偷学各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制度,从大唐皇帝直到各级官吏,都把倭人这种行为看作对大唐的尊敬,当作臣服,当作收获荣耀。因此无私地将先进的技术、制度传授给他们,并为此沾沾自喜,就如对待其他外藩一样,抱着施恩的态度惠泽他们,甚至派出工匠等技术人员援倭,以助他们发展国力。这是万万要不得的,陈易必须阻止这种行为。并且要想尽办法,挑起事端,让大唐君臣、百姓对倭人厌恶,直到引起纷争,甚至发生战争。
陈易相信,如果大唐与倭国发生战争。凭借大唐现在的军力,倭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抵挡的,收拾倭人,比收拾突厥人、高丽、百济人应该轻松很多,只要能将兵员送到那几个岛上就行了。装备了火器的大唐军队,又有数不清的名将存在。放眼如今的天下,没有任何势力能匹敌,倭人更无法相比。
这两年,大唐对外并无大规模的战争,放眼周边,没有什么势力敢挑战大唐的权威,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当然就是没战乱,百姓不会受苦,军中将士不会成批地失去性命,军费开支可以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好方面就是,没有战争的洗礼,不经过实战的锻炼,军队的战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没有强大的外敌挑战大唐的权威,军队就没有大规模战事的磨练,战力会跟着下降。那就拿倭国开开刀吧,顺便可以再做一些事,趁机提高大唐水师的战力,甚至让水师成为可以远洋作战的海军。
要让对倭人抱有怀柔态度的武则天,还有大唐朝廷上那些文臣武将对倭人产生恶感,及至厌恶的要拿他们开刀,这其中要做的“坏事”太多了,陈易觉得他任重而道远,要知道现在的倭国遣唐使团来大唐后还真是一副谦恭的神态,没人会对他们产生恶感。这种时候,要毁了倭国使团的声誉,让世人都认为他们可恶,及至有深仇大恨起来,最终兵戈相见,有点难以上青天。
不过陈易却兴致满怀,他相信他能创造奇迹的。他也相信,河内鲸会成为一个让大唐和倭国都记住的人,正是这个率团来访的倭人,引起了大唐与倭国之间的仇恨,他会因此被历史记上浓重的一笔。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陈易早已经在行动了!
在倭国遣唐使团抵达长安前,打探到消息的陈易就向武则天请命,让他再去接待倭国使团,并执行特殊任务。在提议设置专门的情报机构时,陈易曾向武则天提议,要监视居于鸿胪寺驿馆,也称四方馆的所有外藩使者的动向,防止他们做坏事,打探不该打探的事,窃取不能让他们知道的东西,武则天当时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并让陈易布置这事。
只是此后一段时间,陈易布置的人并没从中搜集到什么非常有用的东西,主要是现在大唐对外并无战争,这些诸藩的使节没太多事要打探的,他们的动静也不是很大,根本不需要严密监视。
但倭国的遣唐使团规模实在太大了,有六七百人之多,如此庞大的使团,没有人会将他们不当一回事的,武则天也是如此,陈易一提派人监视倭国使团来长安后的动静,武则天几乎没什么考虑就答应了。只是她也吩咐陈易,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失了大唐上国的脸面。
陈易自然一一答应,并趁机向武则天说起了大唐军队征服百济时候,倭人的可恶行为,揭露倭人想图谋辽东的狼子野心,向武则天陈述了倭人派使团来大唐的最终目的,表示不应该再向他们传授技术和各种制度,并派遣工匠等行为。
对于陈易连续的一系列建议,武则天并没
>>>点击查看《唐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