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清母亲看着瘦弱的孩子,打心眼里疼得不行。孩子要吃奶,云清母亲就抱着来福绕着村子找奶吃。这个媳妇的奶头叼几口,那个妈妈的怀里拱一会儿。吃的最多的还是生哥媳妇的奶。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胖起来,没病没灾地长到了半岁,云清母亲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也许是有了来福以后少了压力,来福七个月的时候母亲竟然有喜了。又过了几个月,在初夏的一天,母亲生下了一个男孩,云清又迎来了一个弟弟。祖母取名来禧。
来福的到来,让云清对老者起了几分崇敬之情,但她心里更感激的是生伯。云清对这段神奇的事情有点不太敢确信,来福也许是个巧合。
来禧的老来,让云清更加晕眩了,她只是在心中相信自己有一个弟弟,可为什么又来了一个弟弟。这是自己许的愿吗?这个弟弟跟自己有关吗?这一切云清想啊想,就是想不明白。
云清一会儿觉得自己神力无边想要给老者磕头谢恩,一会儿又觉得这一切都跟自己没关系。弟弟的到来,反而让云清没有像当初那样澄澈和纯粹了,她想如果哪天她再次遇到老者,她一定问问清楚,把来福来禧的事情弄明白。
随着家里一下子多了两个婴儿,云清云朦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照看小孩的帮手,那些在她脑海里绕来绕去的问题也随着家事和时间慢慢淡去。
随着儿子的到来,父亲干活养家的劲头更大了。母亲说父亲少言却不木讷,在云清看来父亲是极聪明的。荣昌村的渔家有这样的传统,父子出海不同船,怕的是在海上遇险倾没时家里的顶梁柱会同时垮掉。而在云清家,自从祖父因病故去后,大伯和父亲也就不同船了。每到渔汛,父亲跟着生伯他们的船出海捕鱼,而生伯自从有了父亲后,每次的渔获也渐渐丰盛起来。
父亲还是捕参的高手,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捕参季,父亲根据海参的习性和海面的变化,总是能找到下网的好地方,父亲他们捕上来的大海参又大又壮。
晒海参也是个手艺活,操作工序很繁琐,光是云清知道就有煮参、腌制、烤参、晒干等各个环节,并不是每个渔民都能操作好。有些嫌麻烦的渔民直接低价卖给了贩子,有些手艺不好的渔民还能把海参搞坏掉。父亲为了学好这门手艺,曾经专程去隔壁村看过几次老师傅摆弄,渐渐也摸索出了门道,现在云清家的海参经常被官府的人买去。
渔家生活不易,出海打渔朝不谋夕,经月不回。除此之外,渔民身上还背负着的鱼米税和鱼贡。鱼米税可以折银或是缴纳等价的口粮,而鱼贡则必须要供馈上好的海味。晒干的海参既可以做鱼贡,也可以卖掉换钱折银缴税。在父亲的操劳下,大伯家和云清家每年缴完税赋后还能过稍微宽裕的生活。只是干海参不论是被贩子收走,还是被路过的商船收走,价格卖得其实并不高。云清有次听父亲说,辽东登莱这片海域里出产的海参到了京城中,一两干海参能卖到二两银子。去京城卖海参或许是门好生意,但是对云清父亲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不过云清父亲有个让全村人都眼红的大客户登州府同知崔大人。
这天晌午,日头晒得正猛,云清家的渔家院落静悄悄。劳累了一上午的母亲疲惫地靠在炕头小憩,云清云朦在小炕上哄着来福来禧睡觉。
“桂芬嫂子,桂芬嫂子”,院子篱笆外传来一声急促的声音。
云清母亲听到有人叫,赶紧趿拉着布鞋朝门外走去。她一边走一边用手拢着散乱的头发,然后快速地把头发拧起来,用头上的篦子固定好了发尾。
走近篱笆一看,原来是登州同知崔大人的家仆曹七。自从崔大人试过一次云清父亲晒制的海参后,崔大人便成为了云清家的常客。每次要海参时就打发年轻机灵的家仆曹七下到临台县荣常村的张德旺家买。
“原来是曹七兄弟啊,真是贵客登门!快进来喝口凉水凉快凉快。”桂芬打开篱笆连忙把曹七让进堂屋中。
今天曹七赶路太急,再加上天热得厉害,曹七已经是大汗淋漓。进屋后,他也没有客气,一屁股坐到堂屋那把老旧的椅子上。
看习惯了母亲接人待物,招待客人的那套她已经是轻车熟路。不等母亲开口,她就已经端了一碗水出来。
她小心地双手递给曹七,行了一个礼便又退回了里间屋里。
曹七大口大口地喝着送上来的凉水,真是沁人心脾,顿时浑身的燥热消去一大半,一阵穿堂风吹过来,身上的汗也落了下去。这一眨眼的功夫,曹七也不觉得疲惫了,抓紧时间办正事。
“桂芬嫂子,德旺哥出海了?啥时候回来呀?今年的春参家里还有多少?”曹七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好像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德旺回来了,这会子在码头拾掇船呢。傍晚前能回来。今年的春参晒出来五斤,现在还剩一半。”云清母亲也忙不迭地回复曹七的问题。
“剩下的都是大头的还是小头的?”
“大头的多,德旺说崔大人对我家多有照拂,特意给崔大人留的。”
“大头的够100头吗?”崔大人这次给曹七
>>>点击查看《幸运很简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