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大学那些同学毕业之后都干什么去了?”孔德明问道。
“读研,出国,工作的是少数,还有几个没有去处。”子祥漫不经心的答道。
“出国的多吗?”
“七八个。”
“哦,那么多啊,那读研究生的呢?”
“二十多个。”
“哦,也很多啊,大家都读研究生,你也读,而且你还不用考,这不挺好嘛!”孔德明笑着说。
“哎呀,你不懂,人家读那是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我不一样,我是找不到工作才读。”子祥开始有些不耐烦。
孔德明没有觉察出儿子的异样,继续说道,“他们读完还不是要找工作嘛,有什么区别,我看呀,你就安安心心读再读两年,以后肯定不比现在差。”
“唉,你们啥有用的建议也给不了,就知道说些安慰人的话,要是当初报志愿的时候能给我些实实在在的建议,告诉我哪个专业好找工作,我何必读再浪费两年时间。”说完,子祥噌的站了起来,上楼进到房间,啪的一声砸上房门。
其实这话也不是冲着父母说的,他也没有要怪罪父母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没帮他把好关,只是心中实在烦闷,而父亲好心安慰却撞到了枪口上。孩子在父母面前发脾气似乎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任着性子闹情绪,把莫名的怨气发泄在父母头上,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包容自己。而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总是扮演着受气包的角色,任凭孩子对自己撒泼耍赖,冷言怒语,孩子小的时候知道他是不懂事,不会往心里去,孩子长大了有些话虽然听着难受,但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所以也不会计较。作为父母的孔刘二人,总觉得儿子有自己的难处,要是让他说上两句就能消解心中苦闷,那又何妨呢!
老同学聚会是每个假期雷打不动的,这一次是大学毕业,意义更为特殊,所以来的人比往常多了好多。时隔四年,经过高等教育的洗礼,每个人都想交流一下这四年的心得体会,更想比比看毕业之后谁找的工作最好,谁的未来更有潜力。
四年过后,每个人身上都多了一些成熟,男生留着胡子,叼着烟,颇有那么一副大人样子,女生画了淡妆,衣服穿搭更显气质,尤其肩上跨个小包或者手上挂个大提包,就有了一番成熟女人的韵味。
寒暄过后,彼此问的最多的就是,“哎,到哪高就啊?”这一句问出了一部分人的高调自信,也问出另一部分人的平平无奇,还有一部分人则显出几分尴尬落寞。这一群人中学习拔尖的多数都留在外地,进了国企或私企,做的是高精尖专的技术活,工作体面挣得多,比较少一部分就和子祥一样继续升学读研。学习中间的大多数选择回来考编制,其有意思的是,当年读书很用功但成绩一般的多数当了老师,调皮捣蛋的当了警察,这其中似乎有种要弥补过去的意味。其他成绩不好的,家境殷实的总能在父母帮助下谋个位子,实在不安分的就到处闯荡。家庭一般的就难了,当志愿者暂缓考编,到小公司打工,或者干脆就漂着。回来的人,基本都选择考编制,毕竟吃公家饭始终是这个小县城最让人羡慕的职业,工作稳定,旱涝保收,一劳永逸。这些年考扬上离奇神奇的见闻屡见不鲜,什么笔试第一,突然放弃面试的,或者笔试落后第一十多分,面试之后总分以0.0x分的微弱优势实现惊天大逆转的。有的人年年笔试前三,就是过不了面试的关,而有的人其貌不扬,却一举夺魁。俗话说水浅王八多,谁的盖大,脖子伸得长,抢食抢得猛,好果子还能不是他的吗!
子祥发现所有人无论做的是什么职业,似乎都不是因为喜欢或者理想,他们从能够得着的选项中反复比较,选出一个看似最优的作为未来的工作。他们当中学历高的,就尽量挑收入高的,平台好的,说出去有面子的,显得高人一等的。学历一般的就尽量挑稳当的,离家近的,能安身立命的,爹妈能帮上忙的。他们这群人似乎都没有太多关于理想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追求一类的念头,没有谁说“我就喜欢这份工作”,“我以后就要成为什么什么”,权衡再权衡,稳妥再稳妥,没谁愿意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冒风险。对,这只是工作,只是单纯谋生的活路,不排除以后他们会喜欢上目前的这份工作,如果真的是那样,他们应该感到庆幸,这是天赐的好事,毕竟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做上自己喜欢的事。除了那几个吃穿不愁,家里有足够家底可供他们尽情折腾,让他们自由闯荡,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热爱似乎才是他们的专属名词,只要他们不玩世不恭,认认真真做事,想要混的比所有人都好,根本就不难。
在座的同学之中子祥是唯一继续升学读研的,同学们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夸他不愧是班里的学习代表人物,在他们的概念里,像子祥这样的学霸,就应该继续读下去,硕士、博士、博士后,学历越高越好,然后扎进一个研究所搞研究,最后成为万人敬仰的科学家,这才是学习好的同学设定好的人生轨迹。是呀,有多少人小时候说过自己的理想是长大之后当科学家,而他之前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但当进入大学之后,就慢慢发现
>>>点击查看《小镇做题家孔子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