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我跟李书记和王书记说起辞职的事,他们也问我,谁能当支书,我什么也没说,”张义堂听了文汉亭的话,也平静了许多:“他们让我推荐一下支书的人选,我什么也没有说。但在你文乡长面前,我有啥说啥,洪书记已经调走了,你马上就是党委书记了,我是个已经五十二年党龄的老党员,给党必须说真话。罗祥林虽然年纪合适,也识字,可是这个人,私心太重,思想作风也有大问题,把个人利益看的比什么都重,没有多少公心,叫他当支书,我们黄冈村就乱了,老百姓会戳我们党的脊梁骨的,你可不能让这样的人当支书。”
看着这个有些憨直的老人,那一脸的严肃和郑重,文汉亭的内心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这是一位五六十年代,党培养出来的,到现在这个时代,依然还在最底层支部中,担任支部书记的老党员。他们虽然不识字,但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把“为人民”,做为党的最祟高宗旨,和对党最朴实的忠诚和信任的老同志。
“他不是你表侄子,还是姨女婿吗,听说家里也还行,在你们村也算个富裕户,”此刻,文汉亭也不由自主的认真起来,“在你们村的党员里面,文化程度也高,这样的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应该还行吧?上次考察后,他带头种植五万袋香菇,目前,排在全乡的第五名,你们村的第一名。”
“这个人脑瓜子聪明,发家致富是个好手,这一点我承认,”张义堂一口气喝完杯子里的水,自己起身续上,也给文汉亭倒满,才接着说:“可是,就因为这个,就能当支书吗?我认为不行,当支书还是要把思想觉悟放在第一位,思想瞎了,没有职务,害的也就他自个儿,要是有了职务,职务越高,害的人越多。罗祥林这个人,现在已经掉进钱眼里去了,作风也有间题,和村里的几个女人,都不清不梦的,光我出面去调解他的这些个烂事,都不下七八回了,我一直支持我那姨女儿和他离婚的,可我那个姨女儿,除了会哭,简直就扶不上墙。文乡长,你说这样的人,我要是推荐他当支书,我还是个党员吗?别说他只是我的侄子,即便这样的人,他是我的儿子,我也是赞同的。都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一个村六七百号人,四十二个党员,叫哪个党员当支书,那个人在这六七百人的眼里,就代表党呢。叫他当了支书,我们党成了啥了?他这次种了五万袋香菇,还不是觉得这种袋料的香菇,比起我们以前的棒裁香菇,省原料,产量高,虽然投资大,但是效益高呀。五万袋,一年下来,就是五万块钱的收益呢。要不是这,他会带这个头?我才知道,最开始修通村路的时候,他就从原来的老板手里,承包了一公里三万块钱的路基平整项目。幸亏那次招标没有成,要不,咋个了得?为这个事,连我都被人在背后,还不知道咋嚼舌根呢?”
刚说到这里,门外却响起了敲门声,文汉亭喊了声请进后,马乐平就推开门走了进来。
“张支书也在啊,”马乐平见了张义堂,笑着招呼了一声:“你们在谈事,要不我待会再过来?”
“我的事已经和文乡长说完了,”张义堂一听,就站起身告辞:“文乡长,我就先回去了。”
“是来辞职的?”文汉亭将张义堂送到楼下,返回办公室刚坐下,马乐平就问道。
“是。”
“辞就辞了也好,老汉当村干部一辈子,也该歇歇了,这一年多,老汉也给累的够呛,腿脚也不再灵便。看着张支书,就是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透过窗户,一头乱蓬蓬苍白头发的张义堂,身影一晃,已经消失到台阶的下面去了。
>>>点击查看《乡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