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发展到黑火药的极致。
这些人才,是远火局未来的新鲜血液。
朱元璋没想到,一个火器竟有那么多头头道道,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见顾正臣说完,便问道:“朕手中也没这样的人才,你打算去何处寻?”
顾正臣看着朱元璋,认真地说:“没有这样的人才,只能去培养。臣希望在国子学挑选一些监生来做这些事。”
“国子学?哈哈,他们未必会跟你啊。”
朱元璋直摇头。
现在的国子学,就是未来的国子监。
顾正臣知道,这里的监生不少,目前有八百余人,还开了个分校区“中都国子学”,不过中都那里主要是勋贵之子,包括老朱的儿子也在那里进学过,比如朱大朗、二郎、三郎……
监生是文人,文人的奋斗目标就一个:
考公。
咳,是混个一官半职,也好端铁饭碗、吃公家饭、干点威风的事。
顾正臣让他们胡搞乱搞,研究这个研究那个,估计是没什么人会跟他去的,毕竟白天陪孔夫子子曰,晚上聊聊朱熹在下面是不是还在和尼姑鬼混,这都是圣人的事,谁会跟你做贱人的活计……
“臣想试试。”
顾正臣坚持。
不识字,没文化,怎么搞长期研究,怎么接受新思想,怎么去实验创新?
弄一批识字的,有水平的人加入远火局是好事,何况这些人都极有毅力,坐在窗户后面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翻来覆去钻研几本书,让他们在远火局深入研究一个“课题”几年想来也是没问题的。
当然,所选之人不能是榆木头疙瘩脑袋,需要懂得变通,而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好找,但不试试怎么行?
朱元璋见顾正臣坚持,点了点头:“你解了朕的忧虑,那朕便准你去国子学挑人。”
书一封旨意,简单明了:
国子学监生,任他挑选。
朱元璋将纸张递给顾正臣:“拿着这份旨意,去寻国子学祭酒陶凯、司业乐韶凤。若找不到你想要的人才,准你去府学、县学里找。”
顾正臣谢恩。
国子学若是找不到,府学、县学就算了,只能社学里找了,从娃娃抓起……
.xbiqugu.
>>>点击查看《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