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鲍鱼,可不是鲍鱼燕窝的鲍鱼,而是腌鱼。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进入腌鱼的地方,时间久了闻不到臭味,秦始皇挂了之后,秘而不发丧,掩盖尸臭的就是“一石鲍鱼”。
收头刘泰见董四二如此识趣,便审看起来,一看盆里只有两条大鱼,不由得怒了:“总催可是交代得很清楚,十斤以上的大鱼不能少于十条,你这可太少了吧,让我等如何回去交差?”
董四二面露惶恐之色,赶忙说:“刘收头,这日头还早,我还能打上来。”
刘泰哼了声:“若天黑之前打不上来,别想生火!”
朱棡上前:“谁规定一天要打多少鱼,打不够不准生火,你们这是欺负——”
顾正臣拉住朱棡,对刘泰赔笑:“刘收头是吧,我这随从不明事理,还请宽恕一二。”
说着,送上了一张宝钞。
刘泰暼了一眼,见是一贯宝钞,刚升起的火气顿时消了:“还是你懂事,下次别带这种人出来,坏了规矩,日后就别想再从高家港进半点货!”
“一定严加管教。”
顾正臣回道。
刘泰转身,想起什么,冲着董四二喊道:“抓紧打鱼。”
董四二惶恐答应,撑船朝着湖泊深处而去。
朱棡看着离开的刘泰,气呼呼地看向顾正臣:“先生为何拦我,大明律令哪一条也没规定不准百姓生火做饭,他们这是为非作歹,欺负良善!”
顾正臣迈步走着,轻声道:“我自然知道他们欺民,可他只是一个小人物,这董四二也是个小百姓,你出手对付刘泰,那刘泰找不了你我麻烦,可等我们离开之后,他迁怒到董四二头上,又该如何?再说了,打蛇打七寸,我们去高家港看看。”
邓愈含笑点头。
沿清水泊而行,走了多半个时辰,才看到人影攒动。
走近看,铺子接连摆出百余步,喧嚣声一片,更有马车汇聚在一旁,不少伙计正在搬运货物,一个个商人容光焕发。
麻桓送走一个商人,掂了下发沉的袖子,转头看到了顾正臣等人,拍了拍发福的肚子,走了过去:“几位可有请帖?”
“什么请帖?”
顾正臣问道。
麻桓愣了下:“没有请帖,你们如何到这高家港来的?”
顾正臣呵呵一笑:“请帖没有,但我你不知是谁吗?”
麻桓上下打量,心说,你丫的是谁啊。
顾正臣弹了弹衣襟:“益都的举人白糖店铺你可知道?”
麻桓深吸了口气:“你是孙家的人?”
举人白糖生意做得很大,尤其是直接控制了福建甘蔗之后,生意便开到了各府府治之地,背后主要是孙、梁、胡等三家,至于顾家,也就顾青青控制着金陵及附近的买卖,其他都切分了出去。
顾正臣点了点头:“所以,还需要请帖吗?”
麻桓赶忙低头:“不需要,自然不需要,孙老爷往里请。”
孙家在青州府的买卖不小,有钱。
有钱就能来。
进入铺子街,各个铺子上摆着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区别,清一色都是腌好的鱼,只有大中小的区别。
一旁的商人正在吆喝着,让人装五百斤鲍鱼。
鲍鱼这种腌制品,在大明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相当稀少。毕竟这年代,百姓吃盐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谁还能拿出盐来腌制鱼肉。
寻常百姓家,最多有些熏肉、干肉,腌肉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哪怕是市面上,也是见不到鲍鱼公开售卖。
原因很简单,鲍鱼是盐和鱼制成的,成本不低,能吃盐,干嘛还买鱼,能吃鱼,谁还愁那点盐巴,吃鲜美的鱼不更好吗?
这就属于捆绑销售了,对百姓家来说,多不会接受。
泉州惠安双溪村,林诚意家里就制过鲍鱼,也就是咸鱼,鱼是台风送来的,他们想着储备吃的,这才买了一些盐腌制,可结果呢,官府逼着他们每年缴纳渔课,还要求他们必须购买票盐,生活更是困顿。
渔户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若是再让他们制鲍鱼,承担盐的支出,那日子可就真没办法过了。
顾正臣走至一个铺子上看去,一条条手臂长的大鱼,也被腌制晾晒好了,拿起一条掂量了下问道:“这等大鱼,谁来吃用?若买了下来,卖不出去可如何是好?”
麻桓呵呵一笑:“孙老爷说笑,这等大鲍鱼卖个百姓家,那可也是大有利可图。”
“百姓家?”
顾正臣看向麻桓。
麻桓清了清嗓子:“这是十斤以上的大鱼腌制而成,用盐一斤余,晒干之后也有三斤多重,这一条鲍鱼,若是按正常定价,没有一百二十文别想。可若是孙老爷诚心,这大鱼,每斤收三十文,至于能卖出多少钱去,便看孙老爷的本事了。”
“三十文?”
顾正臣有些吃惊地看着麻桓,又掂了下鱼:“仅仅是鱼干便
>>>点击查看《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