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三月初二黄昏,辽西,宁远城。
嗡嗡嗡嗡的弓弦声连成一片,仿佛忽远忽近的蜂群,时而响起,时而远去,刺激着战场上活人和死人的神经。
城头密集火铳爆鸣声响彻不绝,如夺命梵音,火药燃烧升腾的白烟形成一道道连绵的白色弹幕。
三千多名辽镇火铳手隐藏在烟雾中,不断用廉价的铅子收割攻方生命,远处只能看见橘红色的焰火和垛口后面一根根跳动的红缨。
两千架楯车如同一只只充满耐心的甲壳虫,越过护城河一路缓缓推进。
它们越过浮桥,来到护城河对面,停下稍稍休息后,终于开始对不停射击它们的敌人发动进攻。
敌军终于进入弓箭射程,伴随阵阵蜂群飞过的嗡嗡声,甲壳虫后面升起一片片密集的箭雨。
箭雨汇成一道数里宽的黑色巨幕,黑色巨幕在守军放大的瞳孔中映射成各种恐怖的图案。
上万支箭簇砸在玄护和铁臂手上,发出有规律的叮当声,如夏季暴雨降临。
一些没有披甲的守军被射中倒地,他们的惨叫被火铳声掩盖,在嘈杂纷纷的战场上,死亡是一件寂静无声的事情。
成群结队的甲壳虫越过护城河,战斗终于进入白热化,两边都杀红了眼。
宁远城头铳炮连发,红夷大炮顾不上无视其他威胁,不顾远处不断增高的土墙,不管快速逼近的坑道,也不再报复那些杀伤无数辽兵的神火飞鸦,所有红夷大炮集中火力,猛烈轰击那些正在逼近城墙的楯车,也就是从半空俯瞰到的甲壳虫虫潮。
三万多名开原先锋进入到距离宁远城墙百步的区域。
这些外番辽民的定义,不仅是炮灰,更是一把铁锤。
刘招孙要用这把大铁锤,砸开固若金汤的宁远防线,砸碎祖大寿和九边精锐的防御,砸断明军的脊梁。
在绝对人数优势面前,辽镇精心布置的各道防御工事显得过分多余。
伤亡三千多名先锋后,五道由陷马坑、壕沟、据马与铁蒺藜组成的外围防线被大铁锤击碎。
两千架楯车顶着红夷大炮密集轰击,碾过尸山血海,继续向城墙前进。
“往前冲!先登者,赏千金!赏良田千亩!升千户!退后者,全家皆斩!”
一千名由镇抚兵和近卫军基层军官组成的督战队,手持重刀大弓,跟着盾车冲过了护城河。
督战队后面跟着的同样数量的训导官,他们举着大喇叭对向前面人群背影,用汉语和蒙古女真语大声喊叫着。
前面冲杀的外番辽民听到训导官开出的赏格,发出阵阵怪叫,甩来行动缓慢的楯车,抬着钩梯加速朝城墙跑去。
架设在宁远城墙上的一千多门火炮对着不断逼近的楯阵绝望的轰击着。
连虎蹲炮都被守军搬上了城头,用来轰击那些冲在楯车前面的人群。
雨点般的铁弹从天而降,砸在狂热的人群头顶,砸在密集的楯车车顶。
铁球砸碎楯车前挡板,迸飞的木屑铁钉如子弹般扫向密集的人群,溅起阵阵血雨。
偶有一支神火飞鸦被守军点燃,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掠过城头,往前飞出十几步后,掉头折返飞向,最后撞入惨叫逃散的守军人群中。这批神火飞鸦是从京师神机营直接运往辽西,增援祖大寿的,由于制造工艺拙劣,火箭点燃后往往会做布朗运动,在战场上起到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神奇作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守军是不会使用这玩意儿的。
壮丁推着红夷大炮驶过浮桥后,开原炮手立即装填弹药,朝城头还击。
可惜城头火炮此时已经忙不过来,根本不搭理开原火炮的挑衅,此时,守军已经能听到城下楯车后面的外番弓手们的喊叫声。
终于,第一只甲壳虫拖着沉重铠甲,重重撞到城墙上。不等它站稳脚跟思考人生,头顶上立即飞下无数药罐、礌石、滚木,各式武器几乎要把这架楯车淹没。
楯车像是刚从面粉铺子里出来,车顶上密密麻麻沾满了灰土硫磺,完全看不出它原本英俊模样。
灰头土脸的甲壳虫想要挪动一下身体,却发现周围已经堆满了滚木擂石,根本动弹不得。
城头好客的守军犹嫌不够,接着把蘸满桐油的火把投了下来,火把落在桐油硫磺上,倒霉的甲壳虫瞬间被火海淹没。
楯车里面冲出一群蒙古牧民,他们身材矮壮,环顾四周,知道自己逃不掉后,索性举起钩梯搭在头顶城墙上,做出一副登城作战的样子。
然而梯子还没举起,这群蒙古人就被飞下的箭雨射成了刺猬,倒在熊熊燃烧的楯车旁边。
这只是进攻的开始。
第一只甲壳虫不幸罹难,并没有吓退它的同伴,毕竟这只死去的甲壳虫只是两千虫潮中的小小一只。
周围响起进攻的号鼓声。
两里之外,四架两丈多高的鼓车上,十六名赤膊金鼓手正奋力挥动鼓锤,将鼓声传遍战场。
金鼓声在充斥着火铳箭鸣声
>>>点击查看《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