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秋天,蒙马特高地上,波德莱尔计划的开机仪式如约而至,影艺界的精英们早已等待多时。作为这一盛大开端的核心策划者,林遥站在中心,面容平静,内心却满是纷繁的思绪。她身旁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国际影星、艺术评论家、媒体记者,每个人都带着兴奋和疑问,想一睹这部神秘影片的真容。而荒木洋介——这部电影的导演,正以他惯常的冷漠与神秘姿态站在舞台一侧,似乎在审视一切。
从远处,塞纳河的波光在阳光下泛起涟漪,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与隆重的交响乐交织在一起,给这场仪式增添了庄严的意味。林遥深吸一口气,感到一丝欣慰。她明白,眼前的这一幕是她多年策划的心血成果,而这一天也是她与荒木洋介、贝尔特朗、温怀璟之间复杂关系的全新起点。彼此之间,表面上似乎默契十足,实际上暗流涌动——这不只是电影,更是一场权力的博弈。
随着仪式的开始,闪光灯疯狂地闪烁,林遥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她从不相信浪漫的幻想,深知美好的表象下往往隐藏着危险的陷阱。荒木洋介站在麦克风前,他低沉的声音与沉稳的语调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感谢各位从世界各地来到巴黎,今天我们在此聚集,不只是为了拍摄一部电影,更是为了探讨一位伟大诗人的灵魂。”
话音刚落,全场一片肃静。荒木洋介擅长用这种缓慢而压迫的节奏控制气氛。他的话语如同波德莱尔的诗句,带着一种潜在的危险和诱惑,引领着人们去触碰隐藏在黑暗中的未知情感。林遥观察着荒木洋介的每一个微表情,捕捉到他脸上微微扬起的一丝冷笑,那是他独特的自信和疏离。对于荒木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影像创作,更是一场自我的宣告。
一位记者举手提问,荒木不急不缓地朝他点头。记者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荒木先生,据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源自波德莱尔的诗作,但为什么选在巴黎?难道这是向他致敬的表演,或者说……有更深层的意图?”
荒木洋介微微一笑,眼神却冷峻如刀锋:“巴黎不是致敬,而是回归。”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波德莱尔的诗不是单纯的赞美巴黎,而是揭示这座城市的欲望、腐朽与重生。我们选择在这里开机,不是因为巴黎的美丽,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这是波德莱尔的悲哀,也是现代人的无奈。”
林遥听着他的发言,心底暗暗钦佩他的洞察力。荒木将波德莱尔的诗意转化为现实的锐利,在他眼中,巴黎不再是浪漫的象征,而是腐败与救赎的两极。贝尔特朗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仿佛对荒木的言论心领神会,但在林遥的眼中,那笑容却透露出一丝不安的意图。
随后,荒木点燃了现场的第一盏灯,象征电影的开端。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仿佛等待着一个神圣的仪式降临。林遥站在灯光外,注视着场景的布置,感到一种奇妙的满足。这不仅是一场电影的开端,更是她与荒木、贝尔特朗和温怀璟之间关系的深层揭露。
就在这个神秘时刻,温怀璟忽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林遥身后。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低沉而带有一丝威严:“林遥,你做得很好,但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话听起来像是一种鼓励,但在林遥耳中却感到一丝压迫。温怀璟始终是那个把控全局的人,他似乎永远站在制高点上俯视众人,仿佛每一个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
林遥转过头,轻轻点头,勉强露出微笑:“温总,放心吧,这个项目我会尽全力。”她的话语中透出一丝坚定,但心里却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虑。她知道,这部电影的成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而温怀璟对她的期待无疑是巨大的。
正当林遥沉思时,台上的荒木洋介继续着他的发言:“这部电影的名字,到最后一刻才会揭晓。波德莱尔的诗不是表面上的美丽,而是隐藏在欲望和痛苦中的真实,这也是我们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
话音刚落,全场再一次陷入安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林遥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激动的神情,仿佛已经被荒木的言辞所征服。然而,她内心的疑虑并未消散。她知道,荒木的艺术追求与她的市场导向始终存在分歧,而贝尔特朗的存在只会让这种矛盾更为复杂。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另一位记者提问:“林遥女士,作为该项目的策划人,请问您的角色是如何融入到这部电影的制作中?您如何看待波德莱尔作品的市场潜力?”
林遥微笑着拿起麦克风,语气坚定而从容:“波德莱尔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我们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商业化,而是希望能够带领观众去理解他的诗意与人性。这是一个挑战,但我相信市场会接受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她的回答赢得了现场的掌声,但贝尔特朗却在一旁轻声笑了笑,仿佛对她的言辞有所保留。林遥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反应,心中暗自不快。她知道贝尔特朗不相信所谓的市场共鸣,他的艺术追求更为纯粹,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然而,她也清楚地明白,如果没有市场的支持,这部电影的投入将
>>>点击查看《硝子之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