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是王长田师哥,两人都毕业于复旦大学…
现在说的沪圈,其实就是复旦大学那帮人创造的圈子。
张昭毕业后先是留学美国,归国后进入上影集团。
他回来时,中国电影处在起步阶段,许多从业者待业在家,他痛心于那个“让创作者没有尊严的时代”。
2003年,张昭离开上影,遇上了复旦师弟王长田,那时光线传媒刚成立5年。
刚到BJ,他就和王长田长聊到晚上12点,王长田请他吃了一顿妈妈包的饺子。
这顿饺子让张昭记忆深刻,他觉得王长田是一个不讲形式,踏实做事的人,他加入了光线,任艺术总监,2006年创立光线影业。
然后就是出品并发行了20多部商业电影,创造了为中国电影业瞩目的“光线速度”!
后来光线传媒为了上市,直接把电影业务并入集团…
这个让张昭不满——当初承诺的光线影业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并进去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按照产业发展来进行布局了。
然后他就离开了光线…
去年年底加盟楽视影业。
原本楽视影业也有参与投资电影,比方说《决战刹马镇》、《巨额交易》之类的。
张昭负责掌控局面之后,投资、发行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黄百铭的《八星报喜》。
他跟那帮香港电影人很熟悉…
毕竟之前在光线负责的第一部戏就是《伤城》…
跟黄百铭、徐克、陈木胜都合作过。
所以,他是懂商业片的!
沈言拿出了剧本,说了自己的拍摄计划…
张昭疑惑:“一个月能拍完?”
“…就几段校园故事,也不会反复磨镜头…一个月差不多了!”
“你准备明年暑期上映?”
“对,”沈言点头:“暑期档我的粉丝有时间…”
“那你觉得能有多少票房?”
“我觉得8000万~5亿之间…”
张昭惊讶:“上下幅度这么大?”
沈言笑了笑:“主要看宣传、营销能不能跟上…如果能引发大众热议,票房就不好说了!”
“你要拍的青春片是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
“不是…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那种…您知道这部电影吗?”
张昭:“当然知道…听说创造了弯弯票房新纪录!”
沈言点头:“对的,而且香港票房破了4000万,正在挑战《功夫》、《少林足球》创新的华语片票房记录!”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香港累计票房为6128万港币,超越了周星驰的《功夫》,成为香港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这个记录要到五年后才被《寒战2》重新夺回来——《寒战2》的香港票房是6682万港币!
“这么高嘛?”
“…我前两天看的新闻…您可以搜一下!”
“我有关注…知道它挺火,拿了两个周票房冠军?”
“已经三个了!”
“是嘛…”张昭若有所思:“看来,青春片确实有市场,而且你跟九把刀一样,都是畅销小说出身…不过,《我的少女时代》好像没有原著基础!”
“…我之前的小说其实不算校园青春类型…”
沈沫插话:“他想的是电影、小说同时上市…”
“你是这么想的啊…”张昭笑了笑:“咱先吃东西…”
……
三人饭局,饭店还不错…
其实沈言之前在BJ待过一年,但大部分饭店啥的都没进去过…
毕竟他当时是来读书的。
但不管是原时空还是现在,他都没有在BJ奋斗过!
事实上,BJ才是中国影视产业的中心。
不仅仅是影视中心,是所有艺术门类的中心,这是政治文化历史共同决定的。
长沙的马栏山算是娱乐电视中心,电影产业嘛,差很远…
几乎没有知名度很高的电影制作公司。
沈言上辈子就在长沙的娱乐产业链混饭吃…
回到饭局,边吃边聊。
没喝酒,点了一壶茶…
张昭聊起了刚才的签售会:“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有号召力的作者,好几万人挤满了会展中心…”
“…没有那么多,其实签售也就2000人,其他人都是过来听我唱歌的!”
沈言摆手:“我暂时没有巡演计划,很多歌迷想听我现场唱歌就只能来签售会…”
“那也很厉害了…《解忧杂货店》销量超过70万了吧?”
“对,正版销量超过75万了…”
沈沫插话:“加上盗版,我们沈言的读者数量起码在千万以上…电影拍出来,我们是不缺观众的,十分之一的粉丝过来看,就是4000万票房,而且这部分粉丝
>>>点击查看《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