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年,大宋经过两年的平稳发展,无论政治、军事、经济各个领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赵煦向大臣们鞠躬: “大宋的发展离不开众爱卿的亲力亲为啊”。游驹带着群臣,“使不得,使不得啊,陛下,这是作为下臣的本分……”
赵煦的这一鞠躬,让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皆感惶恐。他们深知这位年轻的帝王有着非凡的抱负和决心,而这一谦逊之举更是彰显了他对臣子们的尊重与期待。
游驹赶忙跪地,声音颤抖却坚定地说道:“陛下,您如此大礼,实让臣等愧不敢当。大宋能有今日之盛景,全赖陛下圣明,为我等指引方向。”
赵煦亲自扶起游驹,目光扫视着群臣,感慨地说道:“诸位爱卿,这两年间,朕每每思及大宋之前的困境,便夜不能寐。幸得众卿齐心协力,方能有如今之局面。”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煦让众人平身,接着说道:“政治上,我们推行的新政策,得以肃清吏治,让朝堂清明;军事上,将士们训练有素,边疆安稳;经济上,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皆因众卿之功。”
游驹拱手道:“陛下,此乃您的英明决策。我们不过是依旨行事,不敢居功。”
赵煦微笑着摇头:“游爱卿过谦了。就说这经济领域,朕所提出的鼓励商业发展之策,若无诸位爱卿的精心落实,又怎能有如今各地集市的繁荣景象?”
一位负责财政的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能有此成果,亦是因为您大力支持修建道路、运河,使得货物运输通畅无阻。”
赵煦点头:“但政策的执行,还需靠诸位爱卿的公正与勤勉。朕听闻,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不少官员日夜巡查,不惧辛劳。”
另一位大臣说道:“陛下,这是臣等分内之事。唯有市场有序,经济方能持续发展。”
赵煦看向游驹:“游爱卿,你主管的政务改革,成效显着,为大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游驹再次跪地:“陛下,臣只是尽了微薄之力。”
赵煦再次扶起他:“爱卿不必如此多礼。朕深知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你能顶住压力,推行诸多新制,实乃大宋之幸。”
此时,一位老臣说道:“陛下,如今虽有成果,但仍不可懈怠。未来还需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以保大宋长治久安。”
赵煦深表赞同:“爱卿所言极是。朕以为,教育亦当重视。唯有培养更多人才,大宋的未来方能更加光明。”
游驹应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全力协助陛下推进教育改革。”
赵煦接着说:“军事方面,虽边疆暂无战事,但仍需加强防备。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一位武将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当继续扩充军备,提高将士们的待遇,以激励士气。”
赵煦思索片刻:“此议可行,但也要确保军费开支合理,不可加重百姓负担。”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后的日子里,大宋在赵煦和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稳步发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赵煦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看看民间的真实情况。
他带着李公公、林风等人,换上便装,走进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赵煦看到这繁荣的景象,心中甚是欣慰。
“陛下,您看,如今百姓的生活确实比以往好了许多。”李公公说道。
赵煦点头:“这是众卿努力的结果,也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回报。”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家书院。赵煦走进书院,看到学子们认真读书的场景,脸上露出了笑容。
“教育乃兴国之本,看到这些学子,朕对大宋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赵煦感慨道。
离开书院后,赵煦又来到了城外的农田。只见田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农民们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赵煦与一位老农交谈起来。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赵煦问道。
老农笑着回答:“托陛下的福,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比往年都好。”
赵煦说道:“那就好,朕希望百姓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老农感激地说道:“陛下圣明,如今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赵煦回宫后,将所见所闻与大臣们分享。
“朕此次微服私访,看到了大宋的繁荣与百姓的幸福。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需继续努力。”赵煦说道。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
然而,随着大宋的日益昌盛,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
在一次朝会上,有大臣奏报,一些地方出现了官员贪污受贿的现象。
赵煦听闻,脸色一沉:“朕一直强调吏治清明,竟还有人敢顶风作案!必须严查严办!”
>>>点击查看《天龙战纪帝者征服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