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棠家庭结构奇特,李开德家又太完整了。
这次除了他父母,妻子和两儿一女,两个弟弟,一个娶亲带了娘子,另一个打光棍来的。底下还有三个侄子,两个侄女,加起来小十来口人。
据说留了哥嫂侄子看家。
这个家庭规模在乡下说不上大,也称不得小。
祝明月愈发庆幸,当初头也不回地离开武功。
接风宴分两桌,祝明月只管和李家的女眷交际,有戚兰娘和陈娘子在,气氛倒算和谐。
唯独李开德的妻子刘兰芳有些沉默,不知为何。
李家人在路上没好生吃过饭,好不容易能正经坐桌子上用饭,陈娘子准备的菜差点没打住。
吓得戚兰娘赶忙去的西厢房找消食丸给几个孩子吃下去。
吃完饭歇息一会,祝明月从后院抱出来两个包袱。
祝明月:“这是李校尉给家人准备的东西,另外还有十贯钱。”
李开德等人租了房子,趁着休沐零零总总地把各处地方修缮好了,炕盘了灶砌了,偶尔去住两日,也算有了人气。
但除了尹金明买了一个门房在家里照应着,其他两人出来进去都是单蹦,贵重东西放家里不安全,故而委托给了祝明月。
王翠翠接过来不着痕迹地在包袱外头捏一捏,估摸是衣裳一类。
孟二良在门口套车,请祝明月和李家人上车。
陈娘子另抱了一些肉食果蔬放到平板车上。
王翠翠赶忙阻止道:“这怎么能成呢!”
来只带了一袋新麦和山货,结果连吃带拿,算怎么回事。
祝明月柔声道:“伯母,都是自家种的,你带回去尝尝。我们乡里乡亲,不用多计较。”
王翠翠羞道:“我倒占便宜了。”
祝明月:“搭把手的事,当初返乡不便,不也是李校尉帮忙吗!”说的是交税的事。
套了两辆车,安置下所有人,送他们去的租住的地方。
陈娘子一路介绍道:“油盐酱醋一般坊内都能买到,若是大件的,就要到东西市去。”
王翠翠连连点头,“嗯,刚刚经过了,热闹得很。”
陈娘子一路和他们说长安居家过日子的要点,都是真金白银换回来的。
马车走了好些时候,终于到了。
祝明月将钥匙交给的李四海,让他自己开门。
祝明月提醒道:“听说院里没有水井,打水要去巷子口。”
王翠翠:“也不远。”以前打水得去走到村口去,更远。
孟二良等人帮着将李家的行李物什搬到院里,再挑起扁担去巷口挑两桶水回来。
看李家能慢慢规整起来,祝明月方才告辞。
祝明月:“坊里还有两家是李校尉的同僚,他们家乡远一点,家眷还没到,后头就能慢慢走动起来了。”
王翠翠好奇道:“他们住哪儿?”
戚兰娘:“他们一块租的房子,尹中侯和刘校尉住后面两条巷子。”
王翠翠莫名有些期待起来,他们在长安人生地不熟,能来往的也就是李开德的同僚家。
院子大门阖上,几个小孩子陡然活泼起来,没有外人在,不用拘着礼数,将院子内外逛了个遍。
李四海:“房子是规整些,但像鸟笼子似的。”
小,太小了,还没有菜地。
王翠翠:“那也是长安的鸟笼子。”没打听过行情,但县里的宅子比村里的值钱,长安肯定比县里更值钱。
祝明月回程坐在马车里,盘算不止,“十几口人,养得起吗?”
大吴给官员的俸禄不低,养活家小不成问题,但若要养一大家子……
李家只是周边县城的普通庄户,饿不死,但也没有多少底子。
陈娘子:“他们带了粮食来,口粮解决了,其他的花销不大。”
房子是现成的,衣裳穿旧的,顶多添点花几个小钱针头线脑。
祝明月反应过来,“所以,还是要有地才行。”
有地才能有个退路,但大部分的老百姓没有地,或者拥有的土地不足以种出养活一家人的粮食。
祖传下来的理想,城里待不下去就回家种地,发财了就回家包更多的地来种。
李家人跋涉几日,在新房子里简单归置后倒头就睡。
连晚饭都是啃路上没吃完的干粮,有中午的荤腥打底,吃起来倒不算艰难。
次日一早,精力旺盛的李四海出门找邻居说话。
李开德刚住过来时,就拜访过四周,昨日一队车马连带着乌泱泱的人过来,就知道是老家来人了。
这会见李四海出来,问清楚名姓关系,恭维他是官宦人家的老郎主。
李四海这才有些儿子做官了的真情实感,以前见的都是乡里乡亲,吉祥话当不得真。
李家的女人们在家里洗洗涮涮,厨房里建了灶台放了铁锅,但没人会用
>>>点击查看《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