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聊着,张琳琳和那位聊天的美女发现了梁西斌眼神的飘移。
他正在看场中几位美女的热闹,林飞也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
只见喧嚣的人群中,几个女孩蹦得欢:
一个白衣女孩,长发飘飞,正在做大幅度动作的舞蹈;
一个橘衣女孩,短发,摇头晃脑的蹦跶;
一个粉衣女孩,头发更长,更是是动作极其激烈。
林飞不由得觉得白衣女孩像林小米。好像真的是她,确认后,发现梁西斌目光灼灼。
下班后,周晓全拉着李诗涵过来找林小米。
周晓全最喜欢跳嘻哈舞,大学时她还带着林小米学过一段。
李诗涵心情不好,几人想放松放松。
酒吧的舞池中,她们尽情舞动。
五彩斑斓的灯光闪烁着,动感的音乐冲击着人们的耳膜。女孩子们的身体随着节奏摇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
三人彼此互动,用舞蹈表达着内心的喜悦。
这里,有人独舞,展现着个性与自信;
这里,有人成双成对,共享着欢快的时光。
这里,也有群舞,彼此围绕,共同放松。
氛围热烈而欢快的时刻,容易让人忘却外面的世界,释放压力,抛去烦恼。
三个女孩以灵活的身体扭动和快速的步伐移动为基点,动作流畅而有力,展现出节奏感。
突然,一个跳跃动作,粉衣女孩高高跃起,同时手臂在空中做出独特的姿势,落地时带有强烈的冲击力,那是周晓全。她自小学习嘻哈舞,身体十分灵活。
橘衣女孩动作略显僵硬,但也很是灵动。那是李诗涵,她会舞蹈,嘻哈动作算是自创。
白衣女孩不像跳舞,倒像是打拳,姿势飒爽。她学过评剧和吉剧的身段,和周晓全在大学也学过嘻哈,又有跆拳道功夫在身,这动作亦舞亦打,和她柔弱的外表有些差距,那是林小米。
90后期的女孩子成长的年代,是各色知识补习班和艺术补习班崛起的时代。
周晓全和林小米是少年宫的好伙伴,学费还便宜,一些才艺,几百元可以学一个学期。
周晓全那时候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在当时S阳区还是县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供一对儿女成才。
小时候的周晓全很是漂亮,一般女孩子会选择舞蹈训练和民族舞,她选择舞蹈训练+嘻哈。
林奶奶一看,林小米的小伙伴周三下午没课学习和周六练舞蹈,也看见林小米期待的眼神,于是给她选择舞蹈训练+吉剧。
于是,少年宫的小孩子里多了两个瘦瘦的小女孩。
林小米之所以会唱评剧《花为媒》,是老师临时特意教的。
当时那位气质突出的老师就像画中的仙子一样,说话柔雅,身段灵巧,本来报名舞蹈的奶奶,让她跟着老师一起试学。
吉剧起源于春省,是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戏曲剧种。它融合了民间歌舞、说唱等艺术形式,与京剧和评剧成为东北人喜爱的剧种。
在S阳区过去是乡村的时代,每逢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常常有露天表演的舞台。
吉剧的音乐吸收了东北民间音乐的精华,伴奏乐器以唢呐、二胡、扬琴等为主,成为春省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林小米之所以还学习了评剧《花为媒》中唱花名选段,那年,少年宫六一汇报表演,老师将她和另外两个学戏的孩子组合一段吉剧《桃李梅》中三姐妹“闺戏”那段,林小米扮演玉梅,其他两个女孩是玉桃和玉李,结果那两个孩子上台打怵,半天训练不出来。
老师改教林小米评剧《花为媒》那段“报花名”名段救场。
表演那天,爷爷奶奶和姑姑兴奋的眼神,她至今难忘。
没事的时候,她也唱两段自己放松,大学也表演过节目。
当时集团年会让她表演,一下子记忆鲜活起来,于是开启“报花名”的演唱。
几个流气的男生围过去,显然对几个女孩子感兴趣。
其中一个黄毛更是围着周晓全,直接对,更要上手。
他身形彪悍,脸上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周晓全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又烦,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眼看二流子要揽上了周晓全的头……
“啪叽”一下,这家伙竟然倒地了,同伙清晰的看到了林小米出手了。
几个人立刻不干了,将她围住。“小丫崽子,胆儿肥。”
林小米看一下这架势,怕是难斗这几个地头蛇,人群逐渐后退,场地内是三个女孩和五个泼皮。
“小米,我们走。”李诗涵说。
“走,哪那么容易?”黄毛被兄弟扶起来了,恶狠狠的说。
周晓全说:“就走,你能咋样?”
林小米不说话,她脚底坚韧站稳,两个手臂握拳,她也知道,要冷静,打过打不过不好说,还有关键要素,打斗狠了,
>>>点击查看《学渣上班后,卷翻职场搞事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