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死了?就这么回去自己喝药死了?”百姓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么一个神转折一样的结局给吸引住了。
原本,他们还对东晋朝中想要迁都——说什么暂时迁移,不就是迁都嘛——颇有几分议论的欲望,还很好奇刘裕要怎么做才能挽救危局,但现在,所有的想法都被孟昶的结局给冲了个干干净净。
这个孟昶,怎么会就这么死了?!
啊?
这是让所有观看的百姓都大感震惊,又大惑不解的事情。
如果说,因为政见冲突,最终孟昶在朝堂上被边缘化,甚至被贬谪、被罢官……他们都还能够理解,反正朝堂上的那些事情不就是这样嘛。
贵人们彼此争斗,最后把在下风的人给挤下去,能彻底挤出官场当然是最好,不能的话也得把这人挤出中央,赶到那些个边边角角的犄角旮旯里面去。
而这个被挤出去的人呢,要么就此认命,老老实实的窝着,要么还不甘心,就再试一试能不能重新回去、或者把自己的政敌也给拉下来……
当然,孟昶的这件事情也大约够不上政敌的范畴,说不定也就是继续在朝堂里面待着呗——不少百姓们揣度,刘裕看起来不像是那种特别小心眼、一点反对意见都不能听的人,这种人多半也不会就因为这么一件事情而对孟昶下手。
当然,这也只是他们的揣测,说不定刘裕就是那么小心眼呢?
可,可再怎么样,也没有人想到,孟昶竟然是自己回家写了个遗书——那什么表,他们也不懂,但既然是死前写的,不就是遗书么——然后就自己喝药死了!
哎哟,这究竟是怎么个发展?
有中年汉子莫名其妙,显然是脑子根本没能跟得上这种高速发展和巨大转折:“他,这个孟,孟昶,怎么就自己死了?这还啥事儿没有呢,不是刚刚讨论完该不该迁都吗,他怎么就回家就死了?”
这剧情实在是急转直下,太快了,快的人根本跟不上节奏。
前面不还在朝堂里面争吵,到底应不应该迁都么,然后这一场争吵以刘裕的胜利告终,他说服了所有人守在建康,而不是现在往北边跑。
虽然发生了争吵,但也没有什么剧烈的冲突,就是那种能够上升到生死的冲突,参与了争论的官员们也都好好地离开了朝廷,各回各家了啊——孟昶不也是这样,好好地到了家里面,也没有谁要半路杀了他,也没有谁在家里面埋伏。
回去以后,孟昶还有时间好好地写个表,表示自己赞成刘裕的想法……这也没啥,觉得刘裕的意见更好、被说服了也很正常,人的想法总是可以变的嘛。
可,写完,他就服药自尽了……
嗯……
“有人要他死吗?没有吧?”妇人也不理解孟昶的行为,“好死不如赖活,虽然有些读书人和咱们这种人不一样,可孟昶这不是还啥也没有发生吗?怎么就到了要死的地步?”
“别说什么读书人不一样,他孟昶既然是站在东晋朝廷一边的读书人,那在这东晋朝廷的危机时刻,他不正应该为朝廷效力?”旁边的人冷笑,言语也充满了厌恶嫌弃之情,“结果他是死了,合该算是个逃兵!”
说话这人和读书人打过交道,知道有些人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读书正给了他们个借口,在面对事情、特别是自己的错误的时候,这种人就根本不能直接面对,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要么就是承认错误但是寻死觅活——
笑话!
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应该及时改正、弥补吗?
他觉得,孟昶就是这种人。
在发现自己的决策有着重大失误的时候——虽然这个决策并没有真的实行,但也无法接受,然后还不想着及时地弥补,为自己效忠的朝廷效力,而是转头自尽了!在这种人眼中,或许这就是个所谓的“谢罪”吧。
呵呵,谢个鬼的罪。
当然,也有可能孟昶是因为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错误,但是刘裕掌握大权,他改变不了刘裕的想法、也改变不了朝廷的决定,于是最终干脆自尽以展现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总之,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旁边的人觉得他说的实在有些过了,孟昶又不一定有什么坏心思:“说不定是有人逼死他的呢,要不然他好好的贵人当着,何必寻死?”
这种情况又不是没有可能,朝廷嘛,贵人嘛,说不得就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要逼死某个人呢。
再者,就算没有人逼迫,孟昶也很有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想不开,要是他没有当下自尽,说不定第二天就想明白了,也就没事儿了。
-
朱厚照兴致勃勃地对父亲朱佑樘道:“叫孟昶这个名儿的俩人还都死的不怎么样嘿,而且刘裕后来建立了刘宋,赵匡胤也是赵宋。”
这怎么能不算是一种巧合呢?
而如果算是巧合的话,这般的巧合,那也说不定就是天意昭昭啊。
东晋的这个孟昶,莫名其妙自己喝了药死了
>>>点击查看《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