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要嫣儿回宫的想法不知怎么传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认为皇帝此举不妥,一个已经离宫的女子再回宫有违礼教;有的则觉得如果嫣儿能让皇帝重新振作起来,专心处理政务,那也未尝不可。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而皇帝也听到了这些议论,这让他更加纠结。
皇帝坐在御书房中,听着外面朝堂上的争论声隐隐传来,心中烦闷不已。他知道,自己对嫣儿的思念与渴望她回宫的想法,不仅仅是儿女私情,嫣儿在时,就如同春日暖阳照进这冰冷的皇宫,她的温柔与聪慧总是能让自己在处理完繁重政务后得到慰藉。
可是,大臣们的话也并非毫无道理。这宫中规矩森严,礼教大过天,嫣儿回宫必然会遭受诸多非议。皇帝皱紧了眉头,手中紧紧握着一支笔,却迟迟无法下笔批阅奏章。
此时,大太监李公公悄悄走进御书房,轻声说道:“陛下,老奴以为,陛下对嫣儿姑娘的感情自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但朝堂之事也不可不顾。陛下不妨先派人暗中将嫣儿姑娘安置在城郊别苑,陛下可时常前去探望,一来可解陛下相思之苦,二来也可避免朝堂上的纷争。”
皇帝听了李公公的话,微微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思索之色。这或许是个折中的办法,可他又怕嫣儿会因此受委屈。但如今这局面,也只能暂且如此。
皇帝轻叹了一口气,对着李公公交代道:“就依你所言,此事一定要办得周全,莫要让嫣儿受了委屈。”李公公领命而去。
而朝堂上的争论还在继续,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嫣儿回宫,他们引经据典,强调祖宗礼法不可废。而支持嫣儿回宫的一派,以宰相为首,他深知皇帝自从嫣儿离宫后就消沉许多,若是嫣儿能回来,对国家社稷或许也是好事。
宰相站出来说道:“各位大人,陛下近日来因诸多事务劳心劳力,如今对嫣儿姑娘思念心切。嫣儿姑娘并非那等无德之人,她回宫或许能让陛下龙心大悦,更好地处理政务。我朝以仁孝治天下,陛下的心思我们也应体谅。”
礼部尚书却冷哼一声:“宰相大人这是何道理?一个女子离宫后再回宫,这成何体统?若是开了这个先例,日后我朝礼法岂不形同虚设?”
两派大臣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在城郊别苑中的嫣儿,还不知道朝堂上因为她的事情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她每日只是在别苑中种花、读书,偶尔也会想起皇宫中的日子,想起皇帝温柔的目光。她心中对皇帝也有思念,可她也明白自己离宫的事实,回宫之路怕是艰难重重。
这日,嫣儿正在别苑的花园中修剪花枝,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她心中疑惑,还未等她询问,就见皇帝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嫣儿看到皇帝,心中一惊,手中的剪刀差点掉落。
皇帝看到嫣儿的瞬间,眼中满是惊喜与温柔,他走上前,轻轻握住嫣儿的手,说道:“嫣儿,朕想你。”嫣儿的眼眶瞬间红了,她低声说道:“陛下,您怎么来了?”皇帝将朝堂上的纷争以及自己的安排简单地告诉了嫣儿,嫣儿听后,心中满是感动与担忧。
“陛下,嫣儿不想陛下因为嫣儿与大臣们起争执,这会影响陛下的声誉与朝堂的稳定。”嫣儿的声音轻轻的,但每一个字都透着坚定。
皇帝将嫣儿搂入怀中,说道:“嫣儿,朕不在乎那些,朕只在乎你。但如今也只能先如此安排,朕会想办法让你光明正大地回宫。”嫣儿靠在皇帝怀中,默默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和皇帝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而朝堂上的争论,依然像一团难以驱散的乌云,笼罩着整个皇宫。
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帝频繁地出入城郊别苑,虽然瞒着朝堂众人,但还是有一些风声传了出去。这让那些反对嫣儿回宫的大臣们更加不满,他们开始暗中调查嫣儿在别苑的情况,试图找到把柄,彻底断绝嫣儿回宫的可能。
嫣儿在别苑中也察觉到了这种不安的氛围,她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她开始在别苑中做善事,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寡母,教他们读书识字、女红刺绣。消息渐渐传开,百姓们对嫣儿赞不绝口,都称她是菩萨心肠。
这些事情也慢慢传到了朝堂之上,宰相得知后,在朝堂上说道:“陛下,嫣儿姑娘在城郊别苑广施善举,百姓们都对她感恩戴德。这样的女子,若是回宫,定能为陛下分忧,也可为宫中带来祥瑞之气。”
礼部尚书却依旧不为所动:“宰相大人莫要被这些表象所迷惑,嫣儿姑娘此举或许是为了博取名声,好顺利回宫。这等心机深沉之人,怎能再入皇宫?”
皇帝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有了一个主意。他决定亲自带着几位重臣去城郊别苑视察,让他们亲眼看看嫣儿的为人。
当大臣们来到别苑,看到嫣儿温柔和善地对待那些孤儿寡母,眼中的真诚与善良不似作伪。有几位大臣心中的想法开始动摇,但礼部尚书还是板着脸,不肯松口。
皇帝看着这一切,心中明白,要想彻底让大臣们接受
>>>点击查看《红颜殇:深宫权谋录》最新章节